比比皆是“偷感人”

最近,“偷感好强”成为社交流行的口头禅,而“偷感人”更是一时间成为年轻人调侃自己的“社交单品”。所谓“偷感”,顾名思义,就是偷偷摸摸。你别误会,它可与偷窃无关,而是仅代表那种害怕被知道、被关注而选择默默做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比如,一个很久不见的同学,一声不吭考取加拿大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出国前默默地将结婚生子的大事也办妥了。众人在其朋友圈寻找蛛丝马迹未果,戏谑:“人生大事,何用偷偷摸摸?”当事人自我解嘲:“怕考不上很尴尬。至于结婚生子,一想到大家兴师动众来祝福,觉得更麻烦。”原来默默努力付出的真相,只是出于“社恐”、怕麻烦等原因想做透明人,可谓不折不扣的“偷感人”。
你会发现,现实中害怕刷存在感的“偷感人”比比皆是。在发朋友圈时,他们先把内容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捧着手机静待24小时后才偷偷修改为公开可见。不论是图书馆还是候机大厅,不起眼的角落总有一类人,他们手中图书的书名必定是遮遮掩掩,让人看不清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