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亦未寝
作者 马庆民
发表于 2024年7月

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

年)的一个冬天,一个被贬的官员来到黄州,寄居承天寺内。

他有一个很亲民的名字:张怀民,字偓佺。

张怀民谈不上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过人之处。要说有,可能也就“偓佺”这个字很特别。

根据汉代刘向在《列仙传·偓佺》中的描述,偓佺是槐山上的采药人,喜欢吃松子,身体长毛,又厚又长,足有7寸(约23厘米),双眼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看,身體特别好,奔走如飞,跑得比马还要快。

张怀民给自己起这么个“仙儿”的字,可能是因为他心里很向往神仙般逍遥自由的生活。在现实中,张怀民却没有那么逍遥自由,甚至经常碰壁——就像这一次,他被贬黄州。好在黄州有一座承天寺,愿意接纳他疲惫的身躯与受伤的灵魂。

经过连日奔波,张怀民早已觉得有点疲惫,打算早点睡觉。僧人扫洒修行的声音早已被浓浓夜色淹没,四周寂静如死。可是躺下许久,张怀民丝毫没有睡意,他好像听到了飞鸟的一声哀鸣,于是坐起身来,隔窗望去——屋外有风,树影在月光下摇动。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