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因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困难,很多人都会谈及1929年开始的那次世界经济大萧条。那确实是迄今人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典型,也最严重的一个案例。
大萧条的发生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关系最大。当时美国的产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大约占当时世界总产出的40%左右。这造就了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
那时美国人的性格与当今的中国人很有些相似,也特别勤劳,比较爱储蓄,爱投资,大家都在拼命追求财富。美国的经济情况也与如今的中国非常相似,包括同样的大兴基建,大量的泰勒制流水线工厂等,还有所谓的过量投资等等,出现了产能过剩——在不受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自然出现了需求不足。
最重要的是,当时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还没有出版,以其为基础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还未出现,主要大国都固守金本位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金融当局。经济危机急需流动性供给,但金本位体制下因为要强调借贷和财政安全,致使货币供应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由于危机的深入,借贷行为减少,还缩减了货币的供应,导致了愈加严重的通货紧缩。
随后,美国政府更迭,罗斯福总统得以入主白宫。他根据凯恩斯的主张,搞了一些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投入了一定的政府投资,包括大力修建水坝、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效果虽然有一些,但美国整体的经济萧条却未能走出。人们说,真正让美国彻底走出经济萧条的,还是二战的爆发。由于战争原因,大量军火订单涌来,才最终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果爆发了这种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
这种认识是极大错误,是将问题解决的原因套在了一个看似直接相关、明面的事件上,而对其背后发生的深层机理没有思考清楚。二战爆发,确实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让其庞大的产能被充分利用起来。正如很多学者介绍过的,从1941年底参战直到战争结束,美国一共生产了大约价值183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1400万支各类轻武器、260万挺各型机枪、19.3万门各类火炮、410亿发不同种类的弹药、8.6万辆各型坦克、240万辆卡车、50万辆军用吉普车、29.7万架各型战机、8800多艘各型战舰、5600多艘大型商船等。可以说,美国用一己之力,支撑起了二战中同盟国各种战争物资的需要。
但持以上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之所以短时间美国能生产出这么多产品,还将大量的战争物资供应到前线,供应到盟国,其实也是美国政府发债,并扩大政府支出的结果。美国本来产能过剩,反而成为了解决当时各国战争物资紧缺最佳的补充方案。
实质就是,美国在战争中被迫采取了,比之前更为彻底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为支付庞大军费不得不开启更大规模的政府支出,更多的财政赤字,而为了实现这些,又搞了更多的货币发行和供给。而政府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使美国本来无比庞大的潜在生产产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显然,大萧条走出来和产能被充分利用,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要应对战争,被迫采取了更激进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既然如此,那么和平时期,面对类似生产过剩的危机,完全可以主动采取同样的政策,而无需战争的被动逼迫。以更积极的态度,大量发行货币,给市场供应充足的金钱。同时,以大量的政府订单变成撬动市场转变通缩方向的杠杆。
下行的原因和对策
2023年和2024年,中国面临较为困难的经济下行。笔者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前途持坚定的乐观态度,但严峻的经济形势,这一观点却受到了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