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AB面
作者 杨芮 丁艳
发表于 2024年7月

“你要考虑香港保险吗?6%-7%的收益率,真的很香。”这席话近期在内地保险经纪人的口中频繁出现。

除了到上水、尖沙咀等热门购物区疯狂“扫货”,保险似乎也已成为内地游客赴港必买的新“土特产”。“最近半年香港卖保险的群体明显增多了。”某香港本地一家寿险机构的代理人李婷说。近期,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香港保诚大厦8楼、9楼会客室都坐满了从内地前来咨询保险业务的访客,赴港投保消费者的咨询、售后仍络绎不绝。

“80后”的Linda在上海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担任中层,出于理财需求,她于近期赴香港买了一单储蓄型保险。谈及选择原因,她表示,“目前好的投资标的稀缺,香港储蓄险利率可达6%至7%,这是我选择香港保险的主要原因。另外,服务的经纪人也非常的周到。”

一位香港保险从业者表示,疫情前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主要关注医疗保障类的重疾险,但自去年以来,60%的客户都选择购买储蓄理财产品,目前买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客户不如以前多。

香港保监局近期披露的一组数据也充分印证了消费者和代理人们的观察,在去年一季度赴港投保同比激增27倍的基础上,今年内地访客对香港保险的热情持续高涨。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62.6%。

从保单类型看,终身寿险的保费贡献最大,达到121.1亿港元,同比增长57.9%;与此同时,储蓄寿险增速最快,一季度保费为22.67亿港元,同比增长高达136.9%。

2023年,内地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约590亿港元,其中储蓄型产品占比多达60%,透露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需求变化。

令人充满期待的收益率、灵活变化的健康险,是香港保险吸引内地消费者的两大核心优势。据上述香港保险从业者表示,内地险企主要在内地进行投资,现在内地经济走势尚待提升,为了降低险企的风险,产品收益率一路下调,另外代理人渠道费用也面临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热潮,行业乱象有所抬头。

据了解,香港监管部门在实际检查中发现,有持牌保险经纪公司采取的业务模式存在违规销售保单、获取高额转介费、违规向客户提供回扣等不合规问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香港保单时,需提防无证经纪,全面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属性、特征、条款等。与此同时,一些内地的保险经纪公司也在不断警示相关风险,如明亚保险经纪就曾多次在内部发布了严禁宣传和推荐香港保险的通知,提示了推销香港保险及转介绍业务的风险等。

赴港投保两大热点

2024年一季度,内地赴港投保的保费破三位数,达到了156亿港元,同比上升62.6%。而这一数据亦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按照香港保监局的统计,内地保单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24%。

目前,储蓄型产品和健康险类产品仍是内地消费者主要青睐的两类产品。2024年一季度,在内地访客购买的保单中,终身寿险、重疾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9%、30%,而储蓄型产品的占比仍在不断提升,一季度的同比增速更超过100%。

对比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储蓄类产品来看,主要区别在于收益率、产品设计形态、回本时间、保单的货币和功能等。

收益率和产品设计形态对比看,香港保险的保本收益低,长期收益率的预期值可达到6%,非保证部分即分红收益为主要收益来源;而内地的保险保本收益率高于香港保险,但长期预期率低于香港保险。

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支持多种货币选择,也是很多内地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功能相对丰富,包括小型简易信托功能、无限次数更改投保人、实现家族传承等。

以香港地区头部保险机构的主要分红储蓄险产品为例,相比内地分红储蓄险,香港分红储蓄险的保单更加灵活,提供了更多种不同类型的权益,诸如红利锁定,在正常情况下,终了红利宣告后并不锁定,后期保险公司仍然可能调整,通过红利锁定提取出来使用或累计生息。

从功能性来看,一方面,香港的主要分红储蓄险产品均能实现多币种转换,使得投保人能够应对不同货币环境,并能够满足其海外资产配置或出国留学、定居等海外支出需求。

另一方面,香港主要分红储蓄险产品均能支持无限次更改受保人,且均支持保单分拆功能,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设定的比例和份数将其转换为多张独立保单,以满足其财富传承需要。此外,香港分红储蓄险产品还有灵活现金流提取等功能,能够较好地满足投保人的多样化、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

据香港保险机构代理人阿明介绍,香港保险公司的主要分红产品,按照分红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英式分红会将所产生的归原红利(债券投资的回报)用于再投资,以增加整份保单参与分红的总保额;美式分红则会将一部分现金红利从保单中定期取出,存入另一个储蓄户口赚取银行存款利息,不会增大未来参与分红的保额。总体而言,英式分红的產品未来波动性更大,分红实现情况更难预测,但实际的收益率也会更高,美式分红则相反。

以某香港保险公司的一款产品演示利率为例,5年供款年期、总保费约5万美元产品来看,其预期回本期为8年,保证回本期为19年,保单总预期内部回报率在第20年达到5.59%、第40年达到6.30%。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