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块”们方方正正躺在实验室桌台上,敦厚小巧、透点拙朴式的可爱。乍看,像拿到手里把玩的积木,实际并非如此。这是未来建筑摊开来的图景——像生产汽车那样用工业流水线量产墙体,再像拼乐高、拼出一座摩天大楼。“豆腐块”是实现建筑装配的第一步。
此处是荣昌县广富工业园,距离重庆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荣昌卤鹅、荣昌猪、荣昌陶瓷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这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所发展。夏日炎炎,筑邦建筑技术(重庆)有限公司的实验器材仍在开动,“硅晶石复合内墙板”是他们研发的新品。
5月19日,苏天童站在厂房的烧结材料实验室里向《财经》介绍,“豆腐块”由不同废料制成。煤矸石、高锰酸钾渣、钢渣、赤泥、铁尾矿,他们已经试过全国30多种大宗工业固废。这些零成本的材料,经由无害化处理、特殊工艺加工后,能够转变为量产建筑墙体。
苏天童是筑邦科技总经理。此前,他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大显身手的年龄,却赶上建筑行业黯然下行,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为-10%,至今低迷。苏天童认识一对建筑师夫妇,双双失业后,一位到重庆网红街卖豆干、苕皮,一位转型成为滴滴司机。但苏天童并不悲观,他找到了破局生根的新道路。
而今,建造一座房屋的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按时髦的话说,“建筑工业化”。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定义: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通俗而言,就是把房屋拆分成各个构件,先在工厂里量产出来,再到现场组装,建筑模式与传统原地现浇建房非常不同。
这是筑邦科技看好的未来。筑邦科技创始人谢贵全,在荣昌深耕多年房地产开发。2000年左右,谢贵全从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师岗位辞职,下海创业。从建筑方案设计,慢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延伸,而今,荣昌近一半的房屋都有他公司的参与,设计、施工或开发。
谢贵全发现,传统的建筑方式粗犷、笨重,房屋的标准化质量与成本,实际上可以再大幅优化。正如苏天童看来,行业只有经历下行期洗牌,才会对房屋品质提出更高诉求。拼质量、拼效率、拼成本,今后,谁能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房屋,才能在存量市场里斩获一席之地。
新的竞争已经开始了。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到2021年,这一数字涨到7.4亿平方米,比例为24.5%。目前,一些省市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要达到当地建筑面积30%以上,部分省市要求达到50%。这意味着中国第四代住宅建筑将有相当一部分由装配式建筑构成。
“原有框架内,企业都做到极致了,你只有追踪新质生产力,跳脱出原有的框框,才能省成本,提升质量和效率。”苏天童说。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得靠实验室里的豆腐块了。
从工业固废走向新建筑
实际上,“豆腐块”并非筑邦科技最终成品。最终的样态是宽60厘米、厚10厘米的条形大板,它的材质介于陶板和红砖之间,橘色、光滑、坚固、抗震,夹心材料保温、隔音。它们将用作未来建筑的内墙板。假如房屋长3米,可以拼接起五块墙板,实现模块组装。
现在,“豆腐块”只是试验品。每块约莫半个手掌大,颜色从浅白、赤红到深棕不等,标记着材质与序号——这块用延安紫砂陶土烧制,那小块是山东烟台金属矿,材料、来源地都不同。成功烧制的“豆腐块”结实光滑,失败品则似有气体冲出来,表层发泡凸起鼓出。
工厂实验室里,筑邦科技总经理田密告诉《财经》,像原材料煤矸石,含铁元素较多,最终会烧成传统砖红色。这并非是通过工艺对颜色做了特别控制,而是固废材料的主要构成元素和红砖相似,高温烧制后起了类似的化学反应。譬如钢渣,烧制出来就会呈现白灰色。
苏天童向《财经》介绍,他们的最终产品叫硅晶石复合内墙板,采用大宗工业固废原材料制成。材料笼统分三大类,一是尾矿类,比如煤、铁或铜、金、钼等有色金属采矿后剩下的废石;水基岩屑是重庆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后,带出来的土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