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李春燕:在乡村振兴中闪闪发光
作者 守仁
发表于 2024年7月
本文主人公李春燕

她出生于广西的一个贫困山村,从小梦想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然而,在军队历练一番后,她毅然选择回归大山,利用当地丰富的桂圆农产品资源,办公司、创品牌、拓销路。接着,她出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不负众望,带领村民致富,改变村庄环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她叫李春燕,2023年3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4年4月29日,她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李春燕查看桂圓生长情况

   

李春燕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退伍回乡打造桂圆“新名片”

2024年5月4日,李春燕在央视一台“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青春在奋斗中绽放”节目中,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军人到返乡创业,再到出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蜕变历程,以及她如何带领全村改造村容村貌,铺就村民致富路的故事。瞬间,李春燕火遍大江南北。

1990年3月,李春燕出生在广西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童年时,李春燕一家七口人,仅靠着一公顷多的土地生活。“10岁前,我穿的都是姐姐穿旧的、打着补丁的衣服,到了过年才有新衣穿。”

17岁那年,刚高中毕业的李春燕看到村口张贴的征兵宣传标语,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去当兵!”“你一个女孩,当什么兵?”父母和亲友纷纷表示反对。“那一天,我爬上村里最高的山,在山顶坐了一天,也哭了一天,直到月亮出来才回家。”李春燕说,拗不过自己的坚持,父母最终同意了她的选择。她如愿入伍,来到原武警广西边防总队。8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她敢想敢闯的性格。

2015年11月,李春燕脱下戎装退伍。她本想到大城市闯出个名堂来,但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家里也不算富裕,她最终选择回乡创业。

博白县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誉。李春燕回到大山时,正逢桂圆成熟的季节,一串串金黄的桂圆挂满枝头。李春燕喜上眉梢,村民们却谈“果”色变。原来,虽然桂圆丰收了,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知名度低等,桂圆的价格始终上不去,除去成本村民们几乎不赚钱。李春燕替乡亲们感到惋惜。“不能让村民的汗水白流!”望着眼前硕果累累的桂圆树,李春燕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如打造一个属于博白人自己的桂圆品牌。

刚开始,有人向她投来疑惑的目光,“看这黄毛丫头能折腾出啥名堂?估计也是瞎折腾!” 李春燕听后一笑了之。

“我在部队时去过不少地方,也见识过一些新理念、新技术,我想把这些宝贵的资源带到我的家乡,成为当地桂圆行业的标杆。”说干就干,李春燕开始跑市场、搞调研、做策划,拿出自己的退伍安置费,联合好友在博白成立了广西广投干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春燕拿来的那厚厚一沓调研报告,我当场就服了,立即决定与她合作。”公司合伙人邓浪华回忆说,“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让‘客家桂圆’,仅用4个月就在粤桂地区打开了市场。”2016年,李春燕创办了“客家桂圆”品牌,注册了“客家桂圆”商标,拥有6项专利技术,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制定桂圆行业标准,提高了桂圆的售价。公司产品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广西十佳代言产品”称号。大伙不禁对李春燕刮目相看!

李春燕又相继创办了博白县桂圆产业协会、博白县思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辐射带动了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

尽管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但李春燕仍时不时会和工人一起干活。从鲜果的采购、桂圆的生产到产品的包装她样样都拿手,干起活来从不输工人。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