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大火,赢得了2024国剧豆瓣评分TOP1的佳绩。绝美的新疆风光、直抒胸臆的情节、演技细腻的演员,让观众直呼这部剧“太治愈了”!
作为主演,于适付出了很多,以至拍完戏之后“魂都丢在了阿勒泰”。他曾是电影《封神》中的姬发,《长空之王》里的邓放……作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这名95后东北小伙是如何与影视结缘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和家庭故事?
在父亲的轻视下,成为运动员“明星”
1996年,于适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市,从小酷爱运动。他的母亲颇具运动天赋,父亲则是一个内敛而富有诗意的人。“我爸曾迷上过《新疆文学》杂志,常跟我谈起上面经常出现的作家李娟。那时我还小,对此不太感兴趣。”渐渐长大后,打开父亲的书柜,于适才逐渐懂得那些文字的妙处,其中就包括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初中时,于适的学习成绩不错,但他更热爱体育。当时他经常在电视上看“飞人”刘翔的比赛,知道做运动员可以夺金牌,为国争光!于适感觉这个职业太酷了,就一直跟父亲说,他也想去做运动员。但父母希望他能考大学,毕业后回家乡找份安稳的工作。年少的于适却将脖子一梗,说:“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父亲给他来了个缓兵之计:“行,那我先送你去训练营吧。”于是,他为于适报了一个夏令营,想对儿子进行“震撼教育”,练不好就回家。当时父亲以为13岁的于适肯定吃不了太多苦,他要么选择中途退出;要么苦撑两个月回来踏踏实实上学。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夏令营结束后,变得黑瘦的于适对父母说:“我决定了,将来就做一名运动员。”原本对儿子没有什么信心的父亲,终于开始认真考虑于适的未来,并选择支持他。
从13岁开始,于适就被送进省城的青少年训练营,每天早上5:30起床跑步,然后上文化课、练篮球……课程安排得很满,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
从夏令营到青训队,于适坚持了5年,最后成为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与此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文艺范儿”:喜欢看李小龙、李连杰的电影,爱模仿港片中的动作;除了篮球,他最大的爱好是听音乐、自学吉他、写歌;还喜欢各种书籍和视频,从文学类的到科普实验类的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2014年,于适考上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因为喜欢吉他,于适才跟娱乐圈的音乐人结缘,后来朋友鼓励他走影视表演的道路:“你形象不错,脸也挺小的,很适合做演员。”
表演原本就是于适的一个爱好,朋友的建议让他心动了。大学期间,他利用假期去各剧组面试。导演们会问他:“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是科班出身吗?之前有没有拍过戏?”当于适坦言自己是理工专业的在校学生时,面试完往往就没有下文了。
屡次碰壁后,于适仍然没有放弃,他继续向剧组投简历,或者找导演毛遂自荐。虽然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因为颜值和气质出众,又有一股韧劲,终于在2017年時,他出演了一部篮球主题的微电影。
因为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第一次拍戏时,他吃了不少苦头,也看出了自己与专业演员的差距。但于适并不气馁,而是处处用心地观摩别人的表演。
几个月后,母亲从网上看到了这部电影,激动地给于适打来了电话:“没想到啊,我家竟然出了位运动员明星!你回来赶紧给爸妈和你姑姑、姑父都签个名!”于适明白,这不过是母亲在鼓励自己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