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鹅肝?我们不知道这玩意。”
司机对记者的来访感到意外,再三确认后,他说,从没见哪里有人吃过什么鹅肝。
如果你在城区问一圈,人们要么一脸疑惑,“不清楚这洋玩意儿”,要么也是最近才在网上刷到。
在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很多人不知道本地鹅肝,自然也不曾知道,这座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县城,是全国最大的鹅肝产地之一,官方称产量占到国内市场的七成,在世界市场也能占到20%的份额。但过去30多年来,外界对此似乎一无所知。
作为一种来自法国的顶级食材,朗德鹅肝,在临朐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才最终落地生根,成为一种“土特产”。
临朐人会说,中国畜牧看山东,山东畜牧看潍坊,到了潍坊,“可能得看一看咱们临朐”。这是底气,但也意味着一种无奈。农牧业附加值低,对于农民或从业者来说,则是风险高、利润低。这是农业转型时面临的普遍困境。
然而,临朐却靠着鹅肝,耕耘30多年,走出一条披荆斩棘的破局之路。
山东人的养鹅美学
马立君随手从树上摘下一颗硕大的李子,一边大口啃着,一边对我说:“听到了吧,舒缓的音乐。”
循着悠长的笛声,我们穿过养着鸵鸟、梅花鹿和孔雀的花园,来到了一座大棚内。古典国风乐曲的“安抚”下,一排排灰白色的大鹅,整齐站在笼中,自在悠然。
51岁的马立君很珍惜这些朗德鹅。据她说,放音乐,是让它们维持舒畅的心情。她早年在日本见过别人对植物唱歌、说话。几年前,香港合作商委托英国一个机构来审计她的鹅育肥基地,提到要给动物福利,于是她想出了这一招。
她讓我轻声走路,拍照时不要惊扰它们,“怕伤到肝”。此前有记者来,不小心引起它们的应激反应,动到肝了,马立君心疼不已。
“鹅肝”,是马立君最为心心念念的东西。她说,养鹅,要像当妈妈一样用心。一个优秀的填饲员,要对每只鹅进行观察,像妈妈哺育孩子那样,一点点加量,让它尽可能多吃,让它适应,让它快速把能量聚在肝里。
如果顺利,这些已经出生两三个月的鹅,再填饲30天左右,生成的昂贵鹅肝,就会进入海内外各大城市的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或日料店。
她是临朐当地最大的鹅肝加工企业—春冠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她的养殖哲学朴实却又精细:打造好环境,让鹅心情舒畅,养出来的肝,自然美味,“如果心情抑郁,毒素都在肝里”。
朗德鹅来自法国西南部的朗德省,是一种鸭科雁属动物。据称法国人无意间发现,大雁迁徙前,会大量进食,以储存更多能量,用于迁徙途中反哺,这导致它们的肝肥美硕大。法国人偶然吃到,发现了宝藏,于是用相似的灰雁不断选育,这才有了朗德鹅,也让法国鹅肝扬名天下。朗德鹅生长快,容易育肥,是天然的产肝能手。但也有些问题,肝软易碎,因此“娇贵”,受不得惊吓,有填饲员还告诉我,甚至不能穿彩色衣服进场。
春冠这样的公司,普遍跟当地村民和养殖户采取一体化的合作养殖模式。公司将雏鹅派给农户,提供饲料、兽医支持,甚至指导他们建养殖场。孙同义是跟另一家头部鹅肝企业—尊润圣罗捷合作的养殖户。在临朐东南郊区的农场上,他和儿子悉心照料着6000多只朗德鹅。每个鹅棚都有配套的院子,以及可供纳凉的树,冬天还有取暖设施。8天大的鹅,所需室温跟14天的有两度之差。这些他都了然于胸。
他每天准时准点地喂食喂水,定期为鹅打疫苗,还在果树下给它们建了“运动场”,每天赶它们出去运动、吃青草。当了40年兽医,他最懂怎么把一只鹅养到最壮实,电解多维的配比数据,也必须准确无误。
80多天后,健壮的鹅会进入合作社的育肥基地,由专人进行填饲,尽可能多地吃,把能量堆积到肝里。最终,8~9斤的鹅,会长到12~13斤,生成一块600~1000克不等的肝,并根据色泽、饱和度、香气、口感以及血统,划分成11个等级。纯种朗德鹅的鹅肝,是市场上的桂冠,每公斤售价300~400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