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迪没想到,学校会在毕业前夕突然修改毕业门槛。
辛迪是中国医科大学(下称医科大)的同等学力博士生。今年5月,她通过论文正式答辩,完成了学位要求的所有工作,“就剩学校发个证就完事了”。她安心回到单位工作,期待毕业典礼的到来。
但她没等来拨穗仪式。6月21日,导师突然打来电话,让她回学校。到学校后,她被告知无法被授予学位,要想取得学位证,需要发表高质量文章,同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这是辛迪入学以来从未听说过的毕业条件。“(医科大招生时原规定的)入学、毕业有哪些要求,我们是符合的,不然不可能走到今天该拿证的这步。”
对此,7月5日,医科大学位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南风窗表示,校方对于教育部的文件理解有误,存在执行不严的情况,现按照要求整改。
其所指的1998年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以下简称“54号文”)显示,同等学力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应进行资格审查。
其中,第九条“资格审查”的第二项要求: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暂停招收同等学力博士生。所有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需要重新审查资格,符合规定条件才可申请学位。
同等学力教育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当事人权益?
临时“加码”?
辛迪是为了晋升而读博。
2009年,辛迪硕士毕业。2020年入读中国医科大学时,她已从业十来年,是副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按照其所在医院规定,“必须是博士学位,才有资格竞聘主任”,她从朋友那了解到“同等学力”。
学力不等同于学历。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同等学力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不授予对应的学历证,可颁发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是“单证”教育。这对辛迪来说也足够。因此,她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博士学位。
辛迪表示自己以往不知道“54号文件”,也不知道相关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要求。申博那年,她参加了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统招博士一样的入学标准”,按照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据她了解,被拦下没法毕业的2020级、2021级学生,也大多如此。
在导师找来的前一晚,有同学曾告诉辛迪,学校可能会增加毕业条件,她不相信,“觉得怎么可能会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情?”
被导师当面告知无法毕业之后,她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学生收到了相同的口头通知。
多位受访者表示,此次临时调整将波及的校内同等学力在读博士生约有1800人,包括博一在读生,以及延期毕业已经就读五六年的研究生。
辛迪说,据学生内部统计,这其中有60余人已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入学当年规定的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