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巴黎奥运开幕仅剩10天时,马克龙终于接受了其总理阿塔尔的请辞。这似乎意味着阿塔尔留下来组建少数派政府的机会不大。尽管7月18日法国新一届国民议会仍然选举娅埃尔·布朗-皮韦连任议长,但新总理的人选估计会在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推举或认可的人当中产生。
为什么极右势力仍然无法撼动法国政权?
此前,国民议会第一轮选举中,“右翼女王”玛丽娜·勒庞带领她的“国民联盟”以34%得票率,击败“左王”梅朗雄领衔的左翼联盟(28%)和总统马克龙麾下的中间势力(22%),引起舆论大哗。
到了7月7日的第二轮选举,本来在577席国民议会中只有89席的勒庞阵营,一下子涨到142席,足足多出53席,涨幅达60%。虽然屈居左翼(188席)和中间派(161席)之后,勒庞和她的追随者仍然信心百倍,誓言要把被“可耻的中左弃保游戏”推迟了的“胜利”最晚在2027年大选时夺回来。
马克龙的中间势力丧失第一大党地位,让他国内外的盟友陷入恐慌。许多人惊呼马克龙提前进入“跛脚时代”。事实上,马克龙时代远远没有终结。“女王”勒庞和她的“政治养子”巴德拉,面对法国政治生态的独特逻辑,在未来数年很难问鼎法国的权力顶峰。
勒庞的“鬼门关”
以玛丽娜·勒庞为代表的极右势力(也可泛称右翼)虽然强势崛起,却不一定能摧毁历史上形成的,且在法国政治生态中根深蒂固的“反极右统一战线”,即“共和国阵线”,除非勒庞靠一己之力突破得票率50%的大关。
“反极右统一战线”是勒庞进军爱丽舍宫的“鬼关门”。每当勒庞父女有希望通过大选战胜建制派对手的时候,那些平时相互厮杀的政治势力便暂时偃旗息鼓,把矛头集中对准被他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勒庞,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勒庞父女对此应该有切肤之痛:三次距离爱丽舍宫只有一步之遥,三次都被“反极右统一戰线”“斩于马下”。2002年老勒庞败于因为党内斗争摇摇欲坠的希拉克总统,2017年玛丽娜·勒庞又败于冉冉升起的新星马克龙,2022年再败于实际上已经充满争议、四面树敌的马克龙。
勒庞父女每次败北的模式基本一样:第一轮选举与主要对手杀得难解难分,都不过半;然而,第二轮对决一开始,“鬼门关”效应便开始显现:几乎所有的“反极右”势力都立马搁置相互之间的分歧,开始聚合,呼吁或鼓励自己的支持者投票,阻挡“极右”进军权力中心。
每次第二轮对决的结果,都是在“统一战线鬼门关”逻辑预料之中的事情:老勒庞2002年败于希拉克,17.79%对82.21%;其女2017年败于马克龙,33.90%对66.1%,2022年又败于马克龙,41.45%对58.55%。而这次国民议会选举,勒庞阵营在一星期内由第一名被“颠覆”到第三名,也再次验证了“共和国阵线”的威力。
这表明,法国选民对“极右”的恐惧,远大于他们相互间的门户之见、利益冲突或观念差异,只要“极右”有当道之势,他们便会本能地拥抱在一起,哪怕只在投票的那一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