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拜登宣布退出大选的6天前,当时几乎稳赢11月大选的特朗普,姗姗来迟地宣布39岁的J.D.万斯是他的竞选搭档。
随后,超出预期的事情发生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表示,他同意与特朗普进行当面会晤。
如果这场会晤发生在基辅,而且发生在美国大选前,那就是轰动性新闻,意味着泽连斯基将“换车”,即跳下拜登的“战车”,选择上特朗普的“和平大巴”。
但更轰动的新闻7月21日已经出现:拜登宣布自己将退出总统竞选,并表态支持卡玛拉·哈里斯接替自己竞选,而没有要求举行一次“开放”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拜登一直以推动乌克兰战争闻名,他这一退,乌克兰何去何从?
万斯怎么想
梳理时间顺序会发现,在泽连斯基和特朗普之间居中牵线的人,很可能就是同时与两人交好的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约翰逊7月16日刚在美国见了特朗普,而泽连斯基随后又应英国新首相斯塔默之邀访英,不排除其中有人递话,而“恰巧”泽连斯基就在访英期间,与已正式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通上了电话。
“点醒”乌克兰人的,除了当时看似一边倒的美国选情,还有特朗普对于副手的选择—万斯对于支持乌克兰非常挑剔,曾表示乌克兰向俄割让领土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80后”万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奉行带有“重视亚洲”色彩的孤立主义。上大学前先参军4年的他,是今年4月在美国参议院试图阻拦对乌610亿美元援助的急先锋。
特朗普最终选择了在政界初出茅庐的万斯,而不是成名更早的马可·卢比奥,或是已经缴械的本届初选对手妮基·黑利(她已呼吁把初选中支持自己的代表票转给特朗普),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万斯一个最明显的政治标签,就是他在外交上的孤立主义立场—这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论不谋而合。
用句时髦的话说,不是特朗普找了个小跟班,而是前总统“有幸”与自传体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的正主“强强联手”,预备将曾在小布什任内泛起的新保守主义(偏好武力干预别国)彻底埋葬。
万斯的支持者,包括世界首富马斯克、媒体红人塔克·卡尔森、特朗普长子小唐纳德、硅谷投资大亨彼得·蒂尔等等。这些人都对乌克兰总统没什么好脸色;塔克·卡尔森作为俄乌开战后第一位采访普京的西方记者,更是被左媒说成是對方的肉喇叭。
左媒也抓住了万斯的涉乌克兰言论,添油加醋地揭批。这些发言好比,在2022年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之际,当时的美国参议员候选人万斯说:“我得跟你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乌克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会发生什么。”
又如,万斯去年在接受白宫前红人史蒂夫·班农采访时说:“我们很容易为乌克兰冲突的无底洞花掉5000亿美元……为什么?这样泽连斯基的一位部长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游艇了?”
再如,万斯今年早些时候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写道:“坦白说,(乌克兰)没有理由需要美国的援助,欧洲由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国组成。”
对此,美国国防专家拉詹·梅农教授纠正道:“与欧洲相比,美国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如果美国退出,乌克兰不仅将缺乏保护城市的关键防空能力,还将缺乏火炮。”
“万斯将尽职尽责地支持(特朗普)。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未来)成为总统的机会,”梅农说,“他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变色龙般的人物。”
作为畅销书作家,万斯曾将特朗普描述为“美国的希特勒”,但在2021年需要竞选参议员时,他为早前受大媒体的误导道了歉,后来更成为特朗普的铁粉,获得后者背书而成功当选为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
作为新科参议员,万斯不惧人微言轻,在本党上届中期选举结果不理想后,仍积极支持特朗普竞选总统,并为后来被刑事定罪的特朗普在媒体上辩护。
年富力强的副手万斯,昭示着“特朗普路线”多延续4年甚至8年的可能性。看到特朗普身边有这么决绝的人,泽连斯基不得不与特朗普接触,谋求一桩可能会让乌克兰失去很多、但也可能带来“超预期补偿”(比如加入欧盟和北约)的交易。
掀开“黑匣子”
外国观察家常将特朗普的实际政策称为“黑匣子”,表示不可能确切知道这位难以预测的领导人掌权后会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