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云朵》:西域的鳞爪
作者 孟渐新
发表于 2024年8月

电影类型通常被划分为 3 类:故事电影、动画电影与纪录电影。尽管后两者往往被观众们认为“不算电影”,但它们的确也是电影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且,在与大家探讨了诸多故事电影和动画电影之后,非常高兴这期能够聚焦一部纪

录电影。纪录电影的前世今生

电影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纪录短片开启的:1895 年 12 月28 日,卢米埃尔兄弟向巴黎市民展示了光影里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据说当时就有观众因为看到“火车进站”而惊呼避让——纪录电影对于人生经验上的补充,由此可见一斑。

当电影进入我国后,很快融入了当时的社会。以 1918 年成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为例,它最初是商务印书馆业务科的一个部门,拍摄工作由印刷所照像部负责,后逐渐发展成为私营电影制片机构,主要摄制“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 5 大类短片,其中前 3 类大致可归入如今“纪录电影”的范畴。

至于论及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高光时刻,纪录电影也无法被忽视。关心电影的人们大概都知道,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影片是 1934 年由蔡楚生执导的故事片《渔光曲》。1935 年 2 月,该影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据说当时的名次是第 9 名)。而获得国际比赛名次的影片,则是在 1935 年 7 月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农村电影国际竞赛会上,摘得“探花”荣誉的中国纪录电影《农人之春》——这是一部 35毫米的电影,实景拍摄了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

据编剧孙明经先生生前回忆,影片的大致内容为:在春耕春播时节,农民脚踏水车抽水灌田,辛苦地弯腰插秧;归家的牧童于夕阳西下时横坐牛背,吹笛缓行……片中还记录了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等。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