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尧坝古镇
作者 胡海明
发表于 2024年8月

退休后,時间支配自由,常常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不,闲聊时有朋友提议去四川泸州看看,那就走吧!

每到一处,我比较关注能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古镇。此次也不例外,到了这座以朱德同志的诗句“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而闻名的“酒城”泸州市后,我赶紧问地接导游小杜,泸州市除了盛产窖香幽雅、口感醇厚的美酒,有没有古镇?这一问,打开了小杜的话匣子。她自豪地告诉我:“泸州不仅盛产美酒,还有我们合江县的尧坝古镇……”小杜如数家珍,虽还没去,但听了她的描述,仿佛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在我们眼前展开。

据史料记载,尧坝古镇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素有“川黔走廊”“茶盐古道”之称。古镇荟萃川、黔两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古风民俗,是典型的中国西部川黔古镇。

那天去时,天空下着中雨,我们到达古镇已是下午两点多。也许不是节假日,古镇寂静空幽,人烟稀少,雨滴落在商铺门前的长石板上,迸发出一声声空灵悠远的回声。我们走在由一块块朴拙的青石板铺成的宽度约 2 米的古街道上,真有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古镇依山傍水,群山植被茂密,河水清澈透明,古镇地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拾级而上,1 000 多米长的青石板路呈 S 形,古街两侧建有川黔建筑风格的大小瓦房 2 000 多间,难怪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在此参观后会发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的慨叹。

小杜告诉我们,由于临街的房子绝大部分自清朝以来就没有进行过较为完善的修缮,所以房子都比较破旧。古镇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镇上的多为老人。老人们闲来无事,会售卖一些自己做的萝卜干、辣椒酱、农具以及竹编的各类工艺品等。

闲庭信步间,我们参观了古镇内的东岳庙、油纸伞铺、进士牌坊、大鸿米店等景点,景点因为疏于修缮,破旧不堪,呈现出厚重的年代感。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