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 吃出人间烟火气

羊肉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算作“肉中上品”,因此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滋补佳品。虽然多数地区以秋冬季节食用羊肉较多,但在长三角地区则有伏天吃羊肉的传统习惯。其中上海庄行的“伏羊节”更是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地区数百年来形成的一种特色传统饮食文化,享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

“伏羊节”始于农历初伏之日,至末伏结束,持续 1 个月。在此期间,好食者会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等场所,品尝羊肉,享用羊肉汤,品吃与羊肉相关的多种食品,烟火腾腾间,人大汗淋漓,好不快活。
看到这个场景是否让你想到去年爆火的淄博烧烤?非也,伏天吃羊肉并不是快餐时代的产物,该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汉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中写道:“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由此可见,那时“排汗祛湿、以热制热”的食療理念已成常识。到宋朝后,宫廷宴席便大都开始以羊肉为主。进入元朝后,羊肉更是成为宫宴上的主角,占全部菜肴的半壁江山。从“羊方藏鱼”的食欲追求到“食羊为养”的食疗观点,无不彰显了人们对羊肉的美食追求和养生理念。这种对羊肉的热爱和追求,不仅体现在宫廷盛宴中,也广泛流传于民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