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先生印象
作者 赵望进
发表于 2024年8月

1960年9月,刚进入山西师范学院(1962年改为山西大学)中文系,就有老师和高年级同学告诉我,中文系“二姚”可厉害了,都是实力很强的教授,都是你们晋南人。

“二姚”是指姚奠中和姚青苗。姚奠中是稷山人,教授我们中国古典文学;姚青苗是临猗人,教授我们外国文学。一听晋南人,特别是临猗人,我便兴奋不已。当时在师院的临猗人不少。校党委秘书姚师忠,体育系讲师李华岗,中文系资料员王树山,这几位都是我很快熟悉并常来往的。还有历史系主任许预甲,校长办公室秘书王葵经,中文系讲师董冰竹(当时去波兰讲学)等。我是班长,他们又都是我的任课老师,我与他们来往较密。

姚青苗出生的陶唐村,距我们村只有六里地,他的老伴杜青枝是耽子村人,距我们村也是六里地。他们俩已55岁了,膝下无儿无女,只有青苗弟弟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过继给他们,所以老两口见了孩子格外亲切。我经常去他家,逢好饭总是让我吃,有活我也主动帮着干。青苗先生书很多,他经常给我说:“你想看什么书尽管拿。”师母青枝虽是家庭妇女,但会用缝纫机做活,整天伏在缝纫机上忙个不停,不仅给全家四口人做,还要给老家的老人做衣服。我每学期回家都帮她给老人捎东西,穿的吃的用的,什么都有。

今年是青苗先生逝世20周年,此文权作对先生的纪念。

姚青苗先生原名姚玉祥,笔名很多,有雨霞、姚钟、王轲、白易、青苗、桑泉等,斋号“草窗斋”。他于1915年生于山西省临猗县陶唐村的一个剧作家家庭。1928年由小学升入运城明日中学。1931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至1935年,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出狱后,在太原和作家田景福组织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1936年,为躲避国民党追捕,回运城明日中学任语文教师。1937年春,去上海进行创作活动,结识了作家胡风、师陀、靳以、端木蕻良等。那时他的小说《开顶》在黎烈文主编的《中流》上发表,端木蕻良代他署了笔名“青苗”。从此他多以“青苗”的笔名发表作品。随后亦将师母的名字改为“青枝”。青苗、青枝寓意年轻向上,富有活力。不久,因母病故回故乡,在运城结识了诗人艾青。1938年春,日寇扫荡中条山,他流离辗转于风陵渡、洛陽,后到西安,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介绍到延安,考进鲁艺文学系。1939年夏结业后,至“二战区”黄河出版社工作。不久到秋林宜川中学任语文教师,并主编《国民日报》副刊《展望》。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离开秋林去西安,在西安《益世报》主编副刊,并创办刊物《骆驼文丛》,结识了景梅九、郑伯奇、李尤白等文学家。1946年冬,离开西安经上海去北平主编《雪风》半月刊和由西安迁来的《骆驼文丛》。期间会晤了挚友李健吾、丰村、赵寻等。1947年春,参加北京文协工作,主要协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出版校刊和组织文艺活动。1948年秋,在北大纪念鲁迅大会上与作家杨振声、冯至先后做相关报告。可以说,青苗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位声望很高的作家了。

青苗先生是著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他的主要活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刀光剑影的抗日战争中。作品大多数发表在当时颇有名气的《现代文艺》 《创作月刊》 《七月》《文艺时报》 等报刊上,如 《中条山的杜鹃花》 《乌鲁木齐的夜》《猫儿盖》《黄河的激流》《沙漠的死者》《野性的黄河》《马泊头》以及叙事长诗《被侮辱被损害的》等一百五十余篇。其中《乌鲁木齐之夜》与碧野的《乌兰不浪的夜祭》、端木蕻良的《遥远的风沙》在当时被评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代表作。作为在国统区的抗战作家,姚青苗青年时就血气方刚,以笔作刀枪,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他的作品对追求进步的青年以巨大的启迪和鼓舞。当时,姚青苗、姚雪垠、姚奔被誉为抗战时期文坛“三姚”。

194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中条山的杜鹃花》是青苗先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先生的创作风格。作品以1941年中条山战役为背景,用“杜鹃花”象征主人公的生命与青春,以激昂、宏阔的笔调,描绘出作家的一段人生经历及主人公的人物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状写出一曲战火中的爱情颂歌,是我国当年“敌占区”文坛的重要佳作。

姚青苗先生是一位热情奔放的作家。他不仅钟情于小说、评论、诗歌的创作,而且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富有家国情怀。面对蒋、阎、冯大会战、“九一八事变”等残酷现实,他感到国家的灾难和民族的屈辱,这激起他抗战救亡的斗志。他是山西最早投身“左翼作家联盟”的青年作家之一,是奔赴延安鲁艺学习的进步青年,是广采博取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敬业乐群的文学编辑。他通过报刊以文会友,广交作家,激励青年投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姚青苗的小说、散文、评论以及诗歌皆富有特色,是文坛上一位多面手。《中国新文艺大系》《山西文学大系》《七月派作品选》都曾选编了他的作品。1988年《山西抗日文学史》以突出的位置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评述。他发表的作品很多,成书却很少。新中国成立前,结集出版的只有《黎眉小姐》《暴风雨中的两个女性》。当时,他曾和胡风拟定出版计划,还和司马文森签订了小说创作集的出版协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实现。直至2002年山西大学百年校庆,由崔鸿勋、崔佳和他的儿子姚恒新编选,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苗五十年文论》,2016年硕士研究生刘文奇撰写了《山西抗战背景中青苗作品研究》等。但是,不用说在全国,就是在山西,青苗的名字也知之者甚少。主要是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青苗主要埋头于山大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学上,且不断应付“运动”,作品相对少了许多。庆幸的是作家段崇轩近年对姚青苗进行了深入研究。2001年,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启动了《山西文学大系》。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