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洪流中的渴望与缱绻
作者 张万林
发表于 2024年8月

茅盾文学奖刚刚谢场,卢一萍长篇小说《少水鱼》就横空出世。我想说的横空出世,是基于我对当下小说创作的失望,功利性蒙蔽了很多有才情的作家,他们长时间在非文学的迷境中徘徊,失去了自我。文学创作不是重复,不是复制,而是独立创造,写出自我来,在大量沉闷庸常的小说创作范式存在的当下,卢一萍的小说让我们眼前一亮。他的小说在结构美学、历史勾连、作家立场、艺术得失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认真探讨。

结构美学:五行学说与

章回体折子戏的闪回

小说是需要结构的,长篇小说更不可或缺,这是建立小说大厦的基础架构。这样的结构是需要设计的,设计者就是小说家本人。长篇小说的结构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从表层结构来看,就是要把内容外在的形式组合搭配好,小说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层结构”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深层结构,就是隐藏在作品内容中的心理结构或意义结构。

我们这里重点谈一下表层结构,从具体规划来说,需要重视主题,注重线索,把握节奏,选择视角,谋划细节。结构设计到位,才能让作品饱满、深刻,让读者体验到真正的阅读价值。

卢一萍在这方面是花了工夫的,作品由引章、五个篇章和一个结语组成,39.6万字。五个篇章是作品核心,他用五行学说来架构,金木水火土像五根支柱支撑了整部小说。卢一萍在这里有意倒换了土火位置,这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也是作者考量的结果。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旨在解释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转化。该学说认为,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这五种物质不断地进行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世间万物的各种特性和功能。金代表收敛、沉降,具有改变和变革的力量,正好对应了新唐帝国的诞生,李宗羲登上历史的舞台。他承继父亲遗志,独自报仇雪恨,掳走仇家母女,远走海外,去开疆拓土;木代表生长、扩展,具有生发和向上的力量,新唐帝国众人登场。他们四处杀伐,征服海疆,建立了新的王国。一众儿女的爱恨情仇生动感人,从海疆沿河而上,再进入森林,所向求生艰辛悲壮;水代表流动、沟通,具有渗透和滋养的力量,这是整部小说最为出彩之处。人性在这里得到充分显露,李宗羲肩上的神像指引了他们的生死存亡,这条被李宗羲命名的几水收留并滋养了这一众儿女;土代表承载、稳定,具有生长和保护的力量,这是新唐帝国的落脚之处。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在几水找到了自己的乐坝,建立了新家园,繁衍了子孙;火代表热、明亮,具有转化和消散的力量,这是新唐帝国的落幕。他们又不得不同新的敌人战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不得不在天地间只有燃烧的大火中转化、消散直至落幕。这样的表层结构,让我们注意到,作品在主题凸显、线索分明、节奏合理、视角独到、细节精彩处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吸引读者向纵深处走去。从深层结构说来,卢一萍用五行学说建立了该部小说的基础,引用普贤菩萨警众偈,并以其中句命名小说,都很好揭示了人物与命运的必然归宿。

在表层结构上,我们还看到了他借用章回体小说的范式,从献辞、引用到目录与亡魂出场表都有所体现。但从每章里人物的讲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折子戏的闪回,像折子戏的道白。总之,作者在这里用心把表层结构做得扎实地道,让你看得出他的匠心所在。

历史勾连:历史叙事中的

底板与人性书写

《少水鱼》不是历史小说,在作品中,作家始终在场。“那还是我先来说吧。看来要听你们说,我就得先起个头。”从开场白的讲述,到结语中的独白,他与这些亡魂都在一起,引导他们讲述,听他们诉说,忠实地记录他们的话语,并归纳总结了他们的口述,因而,他让这部小说既有历史的映带,也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但它毕竟由基本历史史料构建,他的新唐帝国是建立在大唐废太子李贤与上官婉儿的历史故事之上,依附了史实,他的底座有历史的根基。站在历史的底座上,这部作品就有了厚度、深度和广度,对人文的书写就有了底气。

这部作品最远辐射到唐代,但历经的却是清末民初,这是百年历史的风云画卷。这里写了海战、海盗、水师,写了太平天国、洋枪队、军阀争战,近代中国的概貌在这里均有闪现。而这一切只不过是这部小说的底片,它并没有在这里展开这些风云际会、血腥征伐场景,而是借这些背景去写那个时代的人物及其命运走向。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