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跟女性主义相关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一间自己的房间》作为女性主义经典著述更是被广大读者提及和称颂。此书作者伍尔夫自然是女性主义当仁不让的先驱,她的“一年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也成了历代女性所追求和实践的目标。《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基于伍尔夫一九二八年所做的两次演讲。一九二九年,伍尔夫将两次演讲合一,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后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名出版成书,成为大热畅销书,最初六个月在英国和美国总计售出了两万两千多册。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在近年来的中国出版市场,伍尔夫作品也一直在畅销书榜单里。可以说,伍尔夫从她在世一直火到现在,或许也会一直火下去。她为何能经受时间淘洗,深受历代读者喜爱,一定是有其深刻缘由的。
一九三一年,伍尔夫在一次面向职业女性的演讲中说道:“你们这些更年轻、更幸福的一代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家中的天使’。她极富同情心,极具魅力,毫无私心……几乎每个体面的维多利亚时代家庭都有这样一个天使。当我开始写作时……她羽翼的影子落在我的纸页上,我听见她的裙子在屋里沙沙作响。但这个物种……从没有真实的生命。她—这是更难对付的—只是一个想象中的幻影,一个虚构的实体。她是一个梦魇,一个幽灵……”这里提到的维多利亚时代是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那时在英国主流的理想女性形象就是这样的“家中的天使”,这样的形象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是不是也很熟悉?是的,我们可以立马想到过去很多文艺作品中极力讴歌的女性形象。伍尔夫认为,这个天使在初次撰写评论文章的年轻女孩耳边窃窃私语,告诉她,如果她想成功就必须服从,“我转向这位天使,扼住她的喉咙。我用尽全力杀死了她……如果我不杀她,她就会杀了她,她就会杀了我—作为作家的我”。
在此,必须提及英国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所著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此书让我们见证了一个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人,如何全力杀死“家中的天使”,从而成长为“作为作家的我”的过程,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