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轻罪治理已是时代课题
作者 张馨予
发表于 2024年8月
图/视觉中国

面对大幅上升的轻微犯罪,司法机关如何高效率、高质量治理?大学生因一时冲动偷窃快递,认罪认罚后是否仍应该严厉打击?

面对一系列难题,“轻罪治理”正在成为一项解法,是近几年法学界的研究热点。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开发布。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部分中,《决定》提出,要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轻罪治理这个最初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称“最高检”)基于对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而提出的概念,近几年一直是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2023年8月,最高检印发《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提出“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治理体系”,各个地方的基层检察机关也在探索轻罪治理的具体做法。

近日,最高检检委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他指出,轻罪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司法各机关、社会各界共同面对、回应的时代课题。

轻罪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新闻周刊》:轻罪治理这一理念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司法领域出现的哪些问题?

侯亚辉:轻罪治理越来越引起重视,是我国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近些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刑事案件数量总体大幅增长,但其中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轻微犯罪大幅上升,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占比从1999年的不到55%上升至2023年的85%以上,社会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正是由于犯罪态势与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犯罪出现轻、重分层的明显特征,需要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所有司法机关,根据重罪和轻罪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治理,推动刑事诉讼模式向更有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适应犯罪态势和结构变化,最高检《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治理体系。应勇检察长在今年年初全国检察长会上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作为刑事检察未来一个阶段着力构建的“三个体系”之一。

应当说,轻罪治理与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提出以来,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都给予广泛关注,成为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后又一热点话题。

《中国新闻周刊》:怎么界定轻罪?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把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定为轻罪,你怎么看待这个标准?未来是否有可能出现规定轻罪的法定标准?

侯亚辉:相对于具有轻罪和重罪区分传统的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而言,我国刑法并没有区分轻罪和重罪的传统,现行刑法中也不存在轻罪和重罪的区分。

目前我国关于轻罪和重罪概念是由学界界定或者实务上区分的,并不存在法定标准,相对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把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拘役的犯罪界定为轻罪。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2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