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一所知名私立中学,厚德书院近日因资金链断裂、拖欠物业租金,所有师生被物业“赶出了学校”。
过去半年中,有关厚德书院倒闭的传言在当地教育圈流传,学校多次公开否认,但直到6月28日,校门口张贴的一张要求师生搬离的“告知函”,为这些猜疑画上了句号。
厚德书院的教职工张鹏,已经将自己的个人物品从学校搬离。7月18日,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深圳市教育局已经介入处理此事,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但他对未来的去向仍感到不安。
这所位列深圳民办中学“第一梯队”的学校,结局何以至此?1000多名师生又将何去何从?
1000多名师生等待安置
厚德书院创立于2016年,位于深圳龙华区,由深圳知名的老牌教育机构邦德教育集团全资创立。
学校在建校之初便在深圳教育圈声名大噪:这一年,深圳中考裸考第二名学生放弃公办名校,转投厚德——这成为此后多年学校招生宣传的重点。
公开信息显示,厚德书院处于深圳私立中学的“第一梯队”,曾被深圳市教育局評为“2020年度深圳市优质特色民办学校”。2021年厚德书院高考本科上线率为87.93%。
2023年中考结束后,胡勇决定将孩子送入厚德书院,主要看中的便是高升学率。学校甚至还承诺家长:如果三年后学生没有顺利考上本科,他们可以在厚德重读一年,其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全免。
张鹏是厚德书院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7月初,深圳市教育局已派出专项工作组进驻学校,与高一及高二年级的组长进行会谈,并指示他们向学生家长传达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受倒闭影响最大的,正是在读的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
厚德书院设有高考部和国际部。高考部学生最多,涵盖了高一、高二、高三以及高四(复读班)。张鹏介绍说,高考结束后,高三和复读班学生已毕业,今年学校也未招收高一新生,学校现有即将升入高二、高三的学生大约800人。
《中国新闻周刊》在龙华区教育局官网获取的一份厚德书院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学校有1293名在校生,264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185人,教辅、管理等人员79人。
张鹏透露,目前由市教育局出面协商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从新学期起,厚德书院的所有师生将整体“平移”至深圳龙岗区的一家民办学校——深圳市中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中荟高中”)。
中荟高中位于龙岗区,是一所新成立的双轨制民办高中,该学校今年才开始招收首届学生,还没有高二、高三学生。一位家长表示,目前只能听从市教育局的安排,但她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顾虑:“中荟高中是一所新学校,家长对其师资和教学质量并不了解。”
胡勇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份中荟高中新制定的教学工作说明:为了消除家长们的顾虑,学校在厚德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构建了本届高三的教师团队,并邀请家长和学生在7月22日参加学校的见面会。胡勇的孩子即将升入高二,让他不安的是,厚德所有骨干教师最终是否都愿意转到中荟。他原先选择厚德是为了孩子能考上本科,但现在,中荟没有高考成绩来证明其实力,孩子也失去了原本在厚德享有的免费复读一年的保障。
家长的担忧是有理由的:私立中学的学费远高于公办中学,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当地私立中学每学期的学费在2万—10万元不等,厚德书院的学费排在中上水平。
其招生公告显示,该校高考班的文化类课程每学期学费为4.3万元,艺考类课程的每学期学费为5.9万元。学校有相关优惠政策,家长如果提前缴纳学费,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另一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6月,她给孩子预交了高二、高三两年的学费和住宿费,约17万元,中荟高中并非她孩子的理想去处,但因预交了学费,也只能无奈接受。
作为教职工,张鹏起初对这一安排很满意。目前厚德书院已经拖欠了所有教职工一个半月的工资和社保,在深圳市教育局协商的解决方案中,中荟高中将解决拖欠老师的工资,而且他也不必担心失业。
但张鹏随后也开始担心,厚德书院的师生有1000多人,中荟中学能否一次性收纳所有人?此外,更换了校址,是否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愿意接受这一方案?如果有人不同意,剩余老师和学生的去处是否会受影响?张鹏目前依然内心忐忑,“ 8月新高三就开课了,只能等到那时事情才能明朗”。
7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致电龙华区教育局,询问厚德书院的倒闭原因及当前的处置措施。该局工作人员回应,整个事件由市教育局主导处理,龙华区教育局仅提供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