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给了拜占庭帝国致命一击,此后250年的国祚延续不过是苟延残喘。但谁有实力给这条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最后一击?直到14世纪中期,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奥斯曼突厥部落强大起来,在半个世纪内成为地中海东部世界的霸主。
新崛起的奥斯曼人趁拜占庭内乱在欧洲取得了落脚点,到14世纪80年代奥斯曼人已经占领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除了在希腊南部有些不连贯的领地之外,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直到此时,奥斯曼帝国仍然没有统一小亚细亚半岛。在拜占庭帝国最后的时光里,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伟大之处愈发显现:君士坦丁堡早就是一座孤城,但就是因为它坚不可摧,再加上一点点地缘政治上的运气,奥斯曼帝国从第三代苏丹穆拉德一世到第七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五代苏丹才最后征服这座孤城!
帝国最后的喘息
奥斯曼帝国第四代苏丹“闪电”巴耶塞特一世是一代英主,曾下决心灭掉拜占庭帝国。1393年他两次以宗主的身份召见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但曼努埃尔不奉诏觐见。1394年巴耶塞特一世开始围困君士坦丁堡,这是君士坦丁堡历史上被围攻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1394年到1402年长达8年,但更像封锁而不是攻城。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过于强大,对任何觊觎这座城市的敌人都有威慑作用,尽管当时原始的火炮已经出现,奥斯曼帝国已经拥有炮兵部队,但巴耶塞特一世还是极少组织正面强攻,而是采取中世纪围城战经常采取的长期围困策略。
1396年,欧洲各国组织超过10万人的十字军来为君士坦丁堡解围,但被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境内的尼科波利斯一战击溃。为了截断欧洲基督教国家从黑海送来的补给和援军,巴耶塞特一世在君士坦丁堡以北,伊斯坦布尔海峡流入黑海的水道亚洲一侧建造了一座“亚洲要塞”炮台,炮击任何从北面走海路突破封锁的基督教船只。不过奥斯曼当时没有海军,仅靠岸边炮台还不能完全掐断君士坦丁堡的海路补给,1400年曼努埃尔二世坐船离开君士坦丁堡,奔赴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寻求支援。曼努埃尔二世在欧洲受到各国的盛大欢迎,但英法之年的百年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罗马教廷内部争吵不断,强大的匈牙利又元气大伤,没有任何欧洲强权有兴趣给予君士坦丁堡实质性的援助。
“七丘之城”
罗马号称“七丘之城”,后来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设新都的时候,新首都号称“第二罗马”,原因也是建在七座山丘上。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地形还能看出其中端倪:东边半岛顶端的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所在地是第一丘,然后沿着半岛东西向的中央,地势较高处顺序排列第二、三、四、五丘,靠近城墙的第五丘上是今天的征服者清真寺,里面有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