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心中的“斗茶神器”
作者 马未都
发表于 2024年8月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建阳窑黑釉兔毫盏(文物号:故00143126),高5.8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3.9厘米。全盏呈撇口状,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口沿处釉呈酱色,其下渐为褐黑相间,内底纯黑色,外底露胎处呈铁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

宋徽宗赵佶对白茶情有独钟,认为这种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的茶,是天地之精华。对于茶艺之道,宋徽宗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与品味,对于茶具自然也是精益求精。建盏的风靡,就与宋徽宗的喜爱关系紧密。

“天子布茶”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宣和二年(1120),徽宗延臣赐宴,表演分茶之事。在宋徽宗眼里,烹茶煮茶是高尚的事,并不妨碍他身为皇帝的尊严。单论饮茶之道,赵佶无疑是一流的专家兼玩家。身为皇帝的他不僅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贡茶,审视天下名茶的品相与滋味,还可以亲自掌控御茶的制作。

据宋代茶书《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园不能再囿于传统上贡的龙凤团茶,必须跟着官家的品位和心思改变花样。为了使龙心大悦,北苑官焙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来供这位皇帝赏玩,如玉清庆云、御苑玉芽、瑞云翔龙、瑞雪呈祥等。

赵佶不仅喜好品茗茶艺,还亲自撰写了一本茶道专著——《茶论》,因这本著作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也将它称为《大观茶论》。本书文笔精炼,见解独到,是研究宋代茶叶种植、制作和饮茶风尚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宋代点茶艺术的宝贵资料。

赵佶在对“盏”的一篇论述中,首先引用了北宋著名茶学家蔡襄《茶录》中的话:“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然后将建盏大肆夸赞了一番:“盏色贵青黑,玉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即黑盏上的兔毫细长,根根清晰,从盏边缘直达盏底才是上品,唯有极品兔毫盏才能衬托出茶色之美。

建盏的釉色完美地迎合了宋朝点茶、斗茶的需要,得到了宋徽宗的分外垂青。因为皇帝的“广而告之”,一时间,建盏风光无限,荣盛至极。钟情建盏的宋徽宗除了著书夸赞外,还常将建茶与建盏这一为点茶而生的绝佳组合写进诗词里。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