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特点及案例分析
作者 焦亮 胡峰笙
发表于 2023年7月
美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迈卡·曾科出版专著《红队的制胜之道——如何像敌人那样思考》

红队是美西方国家的常用术语,泛指站在对立面或第三方立场,对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成果、设施、活动等实施独立评估的专业参谋团队。美国较早地开始建设运用红队,成立了首个红队军事院校,颁布了首份红队联合条令,还在诸多国家级的重大安全活动中加以常态化运用,亦留下不少经验教训,值得跟踪研究。

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的主要特点

冷战期间,美国总统福特下令组建红队,开创了美国红队建设运用的历史先河。经过长期实践,美国红队建立了稳定的组织体制,界定了清晰的职能任务,规范了明确的运用领域,建设运用特点比较突出。

从组织体制看,红队规模结构灵活,专业化程度高。为了减少外部干扰,确保其独立公正,红队通常由决策者下令组建,直接对决策者负责。

一是编设形式灵活。主要采取常设型、临机型。常设型红队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相对稳定。如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司令倡议小组”、情报届编配的“红色小组”均属于此类。临机型红队根据特定任务临时组建,针对性时效性更强,组织模式松散,任务完成后随即解散。如美军击毙拉登前组建的三支红队都属于此类。

二是团队规模不等。红队编设人员数量少至几个人,多的达近百人。如美陆军师(旅)、军和陆军总部三个层次司令部门编配的常设型情报红队,通常由3至5名军官组成。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大规模“千年挑战”演习时,组建了一支90余人的临机型红队。

三是人员来源广泛。通常由不同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军官和文职人员组成,以具有国外执行任务经历的军官、战略研究人员、军事情报军官为优先选择对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是原单位的利益代言人,必须站在新的立场,完全对红队负责。

四是职业化程度高。红队多数人员都要接受过红队大学组织的岗前培训,担任领导职务的还要求完成高级阶段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且达到一定的军衔等级,如军种范围内的红队领导应为上校或6级以上文职人员。

从职能定位看,红队主要承担对手模拟、漏洞调查、替代分析等任务。红队无论采取哪种编设形式,编设多大规模,都有明确清晰的职能定位,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对手模拟,即站在敌方立场开展对抗,辅助决策者发现己方的潜在问题,降低风险,提高行动成功率。对手模拟侧重主观思辨,常用于桌面推演,而不是实兵对抗。红队和假想敌部队明显不同,后者侧重模拟编组、装备、战法等,两者互为补充,不能彼此替代。2015年12月8日,时任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透露,推行第三次“抵消战略”期间,美国防部组建了两支红队,分别扮演中、俄两方,担负对手模拟任务,帮助美军不断改进该战略及新技术、新概念。

二是漏洞调查,即通过查找基础设施、安全系统等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护能力。当前,美军普遍使用漏洞调查的方法,如国防部和各军种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络入侵”有奖大赛,组织“白帽子”黑客(即“红客”)实施网络攻击,查找漏洞,从而及时加以弥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三是替代分析,即打破思维定势和常规套路,研究分析其他可能性,提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对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