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金厦同取”为“先厦后金”的前哨战
作者 叶青松
发表于 2024年8月
三野第10兵团第28军84师251团干部合影。前排左起为参谋长郝越三、政委田志春、团长刘天祥;后排左起为政治处主任王学元、副团长马绍堂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是一支陌生的连队。陌生不仅在于连队攻打大嶝岛后只剩下20人,还在于在金门战役中全部壮烈牺牲,全连至今只留下4个人的名字,他们是:连长王荣奎、副指导员王青山、排长龙大山和战士郭义昌。2019年10月1日,荣誉军旗“大嶝岛战斗模范连”作为“战旗方队”中的一面战旗,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由此走进人们视野。本文就讲一讲这面荣誉军旗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下令“提早入闽”

1949年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指出:1949年至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确定:“1949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

对这份党内指示,三野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的理解是1950年解放福建。叶飞在回忆文章中说:“对于福建来说,是相机占领靠近浙江的闽北一些地区,1950年再解放(福建)全省。当时考虑,虽然‘不但就军事上来说,而且就政治上和经济上来说,国民党政权是被我基本的打倒了’,但是我军渡江占领京沪杭长江三角洲后,需要一段巩固时期。这里是蒋介石的老巢、江浙财阀的发源地,丢给我们的烂摊子要收拾起来、复苏起来,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极大的精力的。然后,我们才能依靠长江三角洲这一富庶地区的人力物力,进军福建、两广、大西南,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高瞻远瞩,全局在胸。早在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战斗正酣,黄维兵团尚未被歼灭,平津战役正在包围北平、攻击天津、切断塘沽时,毛泽东就在脑海里形成《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初步方案。当时,毛泽东告诉淮海战役总前委解放全中国的具体打算:1949年五六月间进行渡江作战,三野、二野协力经营东南;四野协同华北主力解决平津之敌后,则于8月渡长江,经营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第二步夺取两广;一野与华北主力夺取绥远、宁夏,再肃清兰州、潼关线上及其以南以北之敌,然后入川。

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天津解放,歼灭国民党军13万余人。巨大的胜利形势,加快毛泽东在头脑里完整地形成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同时清醒地估计了美军可能的动向:“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的。这种计算现在仍然不要放弃,以免在事变万一到来时,我们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但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将愈减少,并且连同用财政及武器援助国民党这件事也就可能要减少。一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三个月以来,美国政府的态度的摇摆不定和某些变化,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美军的“出手”,中共中央一直留有“后手”,弄得美军不敢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城市。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南京解放,美国没有敢动手。木已成舟,美国不是傻子。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提前一年解放全中国。5月23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电示总前委及粟裕、张震:“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提前一年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策,是何等的气魄和胆略,亦是毛泽东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直抒胸臆的具体表达。三野将“提早入闽”的任务交给了第10兵团。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回忆说:“1949年5月27日中午,解放上海之战甫告结束,我10兵团就接到三野首长电示,未担任警务任务各军于战斗结束后,撤至市郊休息,10兵团全部进行入闽准备。兵团部及所属三个军随即集结于苏州、常熟、嘉兴一带休整,进行入闽各项准备工作。”

当“提早入闽”工作部署完毕后,毛泽东仍在考虑美军最后时刻仍有可能出兵干涉,决定由二野作为“后手”做好准备工作。毛泽东电示刘伯承和邓小平:“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能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同时指出:“如果青岛、福州等地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

接到“提早入闽”预先号令后,鉴于第10兵团在上海战役中伤亡较大,部队相当疲劳,调整组织、配备干部需要时日,加上入闽准备工作繁重,叶飞向中共中央提出“部队休整一个月”的建议,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

7月2日,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和政委韦国清率3个军从苏州、常熟、嘉兴一带出发,正式向福建进军。7月26日,第28军、第29军、第31军分别抵达预定集结地点建瓯、南平(今建阳区)和古田。8月1日,10兵团在建瓯大戏院召开誓师大会,兵团党委提出“一手打仗,一手支前,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口号。进军福州的号角,正式吹响了。

当时,福建省全境共有国民党军15万余人,其中福州地区有5个军6万余人。在解放军第10兵团抵达福建境内之前的7月24日,蒋介石乘坐专机由台北飞抵福州,在义序机场办公大楼临时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固守福州”。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朱绍良及5个军的军长和所属师长等80多人。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强调:“福建非常重要,没有福建就没有台湾。”朱绍良表示坚决贯彻蒋介石部署的“固守福州”计划,坚决将解放军抵御在福建境外。

8月6日,第10兵团各部按预定计划,向福州地区开进。左路第31军从古田出发,13日,首战连江丹阳。14日,在丹阳毙俘国民党军第74军216师师长谷元怀以下1000余人。15日,攻占闽安、亭头各点,控制了闽江下游江面。16日,攻占马尾。右路第29军由南平出发,经过急行军,一路攻占东张、福清、长乐,切断了福州国民党军南逃之路。中路第28军,正面攻占雪峰、闽清后,夺取了福州外围徐家村、大小北岭。至此,三路大军会合形成攻取福州态势。

惊慌失措的朱绍良,没有信守自己“固守福州”的诺言,和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乘飞机逃往台湾。朱、李二人逃跑时下令所属各部夺路南逃。

逃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8月17日,解放军第28军和31军各一部攻入福州市,福州解放。第28军除留一部兵力警备福州外,主力部队分多路追歼逃敌。第28军84师副师长张冲凌和师政治部主任翁默清随队指挥251团,沿福州至永泰公路前进,任务是插到敌人前边,截断敌人退路,堵住敌人歼灭之。

8月18日上午,南逃的敌人在永泰桥头岭发觉解放军251团追击而来,惊恐万状。他们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猪,刚刚杀好还来不及下锅,便扔下猪肉就往山上跑。已经煮熟的饭,更是顾不上吃,拼命往山上跑。

翁默清回忆说:“(8月17日)中午到葛岭,原先计划由葛岭向北直插桥头岭,截断与歼灭敌人,但据团侦察队与当地群众报告,昨天下午4点钟,敌人先头部队已过葛岭,向桥头岭方向逃窜。这时,副师长张冲凌也从后面跟上来了,他与我同团政委田志春、团参谋长郝越三共同分析了敌情,研究了作战计划,认为现在从这里往北打,只能打上敌人的尾巴,不能全歼敌人,应该改变作战计划,争取明天上午在永泰以北的20公里地的桥头岭方向打上敌人。”

在桥头岭,敌人一部兵力迅速占领东北一线阵地,企图阻击刚刚追到他们前头的251团,掩护主力西窜。251团团长刘天祥和政委田志春、参谋长郝越三碰头后,向张冲凌和翁默清报告,决定2营5连迅速穿插前进,截断并堵住西逃敌人,团主力消灭当面敌人。

刘天祥

5连,就是在两个月后被授予“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连队。连长王荣奎接到穿插前进的命令后,立即率领全连沿着山脚,穿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往里插,一直插到敌人的心脏。

5连穿插得太快了,到达进攻位置后,担任火力掩护任务的分队竟然未能跟上来。为了不失时机地截住敌人,王荣奎决定并宣布:“我们以两个排的兵力,向敌发起进攻。具体部署是,1排为一梯队,由副指导员王青山率领,轻机枪和六○炮班掩护1排进攻。2排由我带领。”

在5连组织进攻的道路上,到处是峭壁陡坡,乱石嶙峋,杂草丛生。如此险要的地势,队伍根本展不开,只好顺着小路,以一路纵队攻击敌人。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疯狂地向1排射击。

王青山带着1排从山脚打到山腰时,已有20多人伤亡。伤员们把生死置之度外,重伤的不下火线,轻伤的坚持跟队进攻。指战员们只有一个信念:“割断敌人,歼灭敌人,为解放全福建而战斗!”

5连1排指战员们越往上冲,负伤的人越多,战斗力逐渐减弱,进攻的速度也缓慢下来。正在这时,251团后续部队相继赶来,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也上来了。5连的指战员们士气大振,一个个猛虎般地向山顶猛冲。翁默清回忆说:“接近山顶,坡度较大。这时部队如虎添翼,呈‘V’字冲锋队形打着手榴弹,在浓密的烟火和轰响声中,像一股旋风似的卷向敌人,缴枪不杀的喊声,响彻云霄。敌人在我军这样勇猛果敢的冲击下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抵抗,低着头,弯着腰,举手投降。5连1、2排攻击勇猛,进展神速,只半小时就攻上山头,占领了敌人阵地。在两侧较低的突出山头上的敌人来不及撤退,就被截住,全部投降,俘敌80余人。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