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快速升值
作者 廖宗魁
发表于 2024年8月

7月下旬,人民币汇率一改此前弱势格局,出现了快速的走强。7月25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升值近700个基点,逼近7.20关口。

近期,央行打出了降息的“组合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都下调了10BP,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则下调了20BP。为何在央行降息时,人民币却“逆势”走强呢?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美国降息预期的快速升温,使得中美利差对人民币的压力有所缓和;另一方面,近期美国政局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在人民币上的套息交易平仓短期支撑人民币。未来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有利于分化预期,降低人民币上的套息动机。

从内部因素看,央行降息“组合拳”以及近期其他宏观政策的发力,将更有利于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长期来看,人民币的走势还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决定,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自然会对人民币形成强力支撑。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利差因素是2022年以来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弱的主要原因,体现出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但近期这种情况在发生变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以及中国长端利率的触底,有助于缓和利差对人民币的压力。

二季度通胀数据的下降,不断增加美联储的信心。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3.0%,较前值下降0.3个百分点,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长3.3%,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近期的通胀数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通胀正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下降的信心”,美联储现在关注的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项任务,而非再是更侧重后者。

也就是说,随着通胀的如期回落,美联储的政策会给就业越来越多的权重。6月美国失业率上升至4.1%,为2021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6月新增非农就业20.6万,也比上月有所下降,而且美国劳工部还大幅下修了前几个月的非农就业数据,表明就业市场并没有之前数据显示那么强,存在不小的“水分”。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2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