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堪称是英伟达的狂飙之年,在这一年,ChatGPT的一夜爆火带动AI硬件需求爆发式增长,英伟达高性能GPU受追捧,大订单络绎不绝。由于光模块与GPU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两者必须配合使用,因此,英伟达的崛起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其上游光模块供应商包括天孚通信、中际旭创、Fabrinet、Coherent等中外公司。
自2023年3月,英伟达光模块供应商收入均明显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光模块厂商收入开始掉队,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国内光模块厂商收入则持续增长,并通过成本优势不断获取原属于海外厂商的市场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光模块的制造环节,其上游包括光芯片、电芯片、光器件等,光芯片与电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零部件,前者通常占光模块成本的40.00%至60.00%,后者占光模块成本的10.00%至30.00%。目前,国内光芯片与电芯片在10GB/s以下产品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但25GB/s以上产品国产化率仅有10.00%,国产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产厂商崛起
随着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发布,AI 算力需求也快速增长,为了抢占算力市场份额,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Meta开启算力领域的装备竞赛,2023年第四季度,海外五大云计算巨头合计资本开支为45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70%,同时,五大厂商均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对AI领域的投资力度。
据开源证券研报,2024年第一季度,海外五大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其合计金额高达46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70%。同期,国内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同样增长显著,其中,腾讯资本开支为143.59亿元,同比增长225.53%;阿里购置物业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04.74亿元,同比增长304.85%;百度资本开支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57.37%。
AI算力的核心为GPU,作为GPU的重要“辅助”,光模块与GPU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两者必须配合使用。按道理来说,海外五大云计算厂商是此轮AI算力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角,海外光模块厂商应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Choice数据,2024年一季度,曾与中际旭创市场份额并列第一的Coherent营业收入为1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为-1573万美元,同比增长-717.83%;Lumentum营业收入为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净利润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16%;Fabrinet营业收入为7.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6%,净利润为8100万元,同比增长3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