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0年的猎豹移动(NYSE:CMCM),经历了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进入AI时代。
从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来看,猎豹移动的风格可称得上是其疾如风,侵掠如火,但也几度起伏,到了目前的AI时代,既能保持过去的风格,在服务机器人和AI大模型企业级应用两大相互协同的大赛道上快速商业化,还能做到其徐如林,不动如山,挖掘出公司的坚实护城河吗?
目光敏锐但发展过猛
在PC时代,公司销售金山毒霸,通过猎豹浏览器导流进行商业化,与创始人傅盛的老东家360“打法”相似,体现了当时草莽年代的粗放特征,虽然有过快速发展,但是不容易竞争过同行,于是在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出了差异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司通过广告联盟等渠道,购买大量wap站的广告位推广自己的清理大师Clean Master、手机桌面等大量工具类APP安装到用户手机,也推广中国要出海的客户的APP和广告赚取差价。
猎豹移动财报显示,2016年一季度有6.51亿的月活跃用户,当年三季度的收入约为11.3亿元,其中来自移动广告的收入为8.98亿元,海外的广告收入约为7亿元。多家公司跟随猎豹出海东南亚,获得大量用户。
瑞士信贷2016年初曾估计,来自Facebook的广告收入占猎豹广告收入的25%-30%,而来自谷歌的广告收入也超过了20%。甚至,作为一家出海公司,猎豹的用户来源有50%以上都是在谷歌的平台上。虽然公司意识到了其中风险,但还没来得及很好应对,就开始受到暴风骤雨般的封禁。
APP里的广告无疑会影响用户体验,但猎豹对此关注不够。很快,Facebook在2018年12月终止与猎豹移动的合作,这一事件对猎豹移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其海外市场的广告业务和MAU(月活跃用户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到了2020年2月,谷歌以“广告不合规”的理由下架了近600款应用,其中包括猎豹移动的45款应用,并终止了猎豹移动旗下APP的Admob及Ad Manager账户。这一事件对猎豹移动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其在海外市场的移动公用事业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回顾这些曲折经历,是用来理解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的基因:看市场很敏锐,但发展有些简单粗暴,快速见效,做到了孙子兵法所说的其疾如风,侵掠如火,而没做到其徐如林,不动如山。能高效推进和快速进化,但也体现出了急于求成或赚快钱的特征,没体现出结硬寨、重研发的特征和稳扎稳打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