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各地方也纷纷加码发力。
今年年初,安徽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安徽省国资国企正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通过加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来推动改革。安徽国资国企不仅致力于与新技术、新产业融合发展,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展现出稳健而务实的改革步伐。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创新是安徽推进发展的最宝贵基因。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安徽坚持创新驱动、改革赋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3 年,安徽省属企业新兴产业营收 1713.5 亿元、增长 11.3%,比总体营收增速高 6.9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营收占比 16.1%,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3.2 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3 年,省属企业完成工业投资 1202.5 亿元、增长 30.8%,占总投资额的 51.7%;新兴产业投资 536.5 亿元、增长 33.2%,占工业投资的 45%;今年新兴产业计划投资 690.8 亿元,占工业投资比例提升至53%。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23 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 220.2 亿元、增长 23.9%,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 0.39 个百分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一场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静波对《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表示,国有企业是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需要打好重组整合“主动仗”,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第一步。于静波认为,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是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方式,是用好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理想途径。
近年来,安徽先后整合组建了港航集团、通航集团、数字安徽等一批省属企业,重组建立七大省级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基金。要发挥好重组整合效应,重点是存量上调结构,增量上优投向,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资源有效配置。
产业跃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于静波表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