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出逃?富士康“打脸”了
作者 石青川
发表于 2024年8月

最近,一则辟谣和一则扩招的消息值得关注。

当“惠普将从中国迁出一半个人电脑业务”的消息传出后,惠普当即辟谣,称“中国是惠普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而此前一度因撤离中国大陆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最近与郑州再续前缘:不仅投资10亿元建总部大楼,还大规模高薪招工。

不是有人说“外资逃离中国”吗?惠普和富士康咋回事?

(一)

从历史来看,产业转移是制造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无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还是一战后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均得益于发达的进出口航线、低廉的生产成本优势。

尤其是二战后,产业转移因全球化提速。遵循市场规律,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逐步形成研发设计在发达国家,组装生产在发展中国家,消费又回到发达国家的全球产业链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广泛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链迁入,同时大力发展本土制造业。几十年过去,如今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现在,随着中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人力成本上涨,跨国制造业公司利润摊薄。此时,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凸显,按照市场规律,产业转移会再次发生。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产业转移夹杂了中美博弈和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也被赋予了更多意识形态色彩,有企业的理性考量,也有很多迫不得已。

(二)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多位在东南亚建厂的中国企业负责人。他们坦言,在国外建厂,主要考虑产品从东南亚出口欧美能享受关税减免,可以规避某些国家针对中国货物征收的高额关税。

大型跨国企业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会更大。

有媒体报道,上个月,一位郑州富士康管理人员被调动至印度班加罗尔,回郑州前,他将在印度工作数月。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