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有较大概率重临的“特朗普冲击波”很可能是下阶段中国不得不经受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备足应对各种风险和变化的“政策工具箱”。
过去数年美国对华竞争战略和策略的一个底层行为逻辑是,围绕不同问题针对中国和中国周边挑动是非,用设置议题和制造话术的方式给中国扣帽子,之后利用动员起来的舆论气氛出台政策、法规打压中国,试图把中国一步步挤入被动承受竞争、主动自我封闭的狭窄空间,增加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拓展影响力的成本。未来,面对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强化和中美战略博弈的升级,我方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己的优先议程,坚定追寻通过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避免陷入恶性零和竞争和新冷战对抗轨道。
肖茜:须看到,在维护两国关系稳定性和合作面以及制约、挫败美方胡作非为方面,我们有较大的主动作为和正向操作空间。比如,特朗普若再次上任,其与国内建制派、自由派的矛盾必然激化,国内纷争会制约其施政能力。比如,特朗普反经济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将严重破坏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和世贸组织原则,我方反制关税战和发起多边诉讼并不孤单。再比如,特朗普及其团队的执政理念是反全球主义,重单边、轻多边,重化石能源、轻清洁能源,反对气变全球议程。我国应当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上发挥更大格局塑造力、议程引导力和规则影响力。
无论美国政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保持中美人文交流都是必要的。我们应当着眼美国社会“沉默的大多数”,继续推进人文交流,减少战略和政治分歧对民间交往的冲击,培育超越价值分歧的知相识、民相亲土壤。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与拜登会晤时发出了“五年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邀请,这对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推进落实。
孙成昊:美国试图将亚太地区的优先议程从经济发展扭转为军事安全,并将优势资源向此集中。周边和亚太是中国对外战略立足之地,也是中国全球影响力增长的主要辐射带。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与我方在聚焦经济建设、推进全面合作上有着共同的需要和利益,拒绝选边站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