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和”在北京,“解”围中东
作者 余国庆
发表于 2024年8月

7月21~23日,在中方的邀请和主持下,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这是巴勒斯坦14个派别首次在远离中东地区的东方国度“大聚会”,向外界展示了其弥合分歧凝聚团结的重要姿态。《北京宣言》勾画出的“三步走”方案,也为结束新一轮巴以冲突、明确加沙地带战后治理结构,开启新的中东和平进程描绘出具有中国智慧的“路线图”。

非常时期寻求内部和解

此次巴勒斯坦14个派别会晤北京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巴勒斯坦问题长期被边缘化、加沙战事延宕背景下各派寻求突围的战略性思考之举。

众所周知,巴勒斯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经艰辛。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与法塔赫(巴解主流派别)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后,巴各派别陆续加入巴解。1974年10月,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巴解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上世纪80年代后期,哈马斯成立,并主要在加沙地带活动。1993年,巴解与以色列相互承认,签署对中东和平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斯陆协议》,但哈马斯拒绝承认。此后,巴解一度想接纳哈马斯加入,但遭拒绝。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彻底分裂,分别割据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埃及、卡塔尔、约旦、阿尔及利亚等中东国家,甚至俄罗斯等域外国家都曾斡旋巴各派别和解,但大多不了了之。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方对位于加沙的哈马斯、杰哈德等巴派别大打出手,导致其力量遭受重大打击。与此同时,法塔赫虽谴责以方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但也无法在军事行动上配合哈马斯,巴勒斯坦整体力量在国际上较为被动。因此,在非常时期寻求内部和解,并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成为巴各派别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刊登于《世界知识》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