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倧山:创建博物馆式中医院健康管理新生态

在院长办公室四周的书柜里,珍藏着主人常用的古医书原本和临床验方手抄本。宽大的书桌,亦被兼具文物与文献价值的医书围合而成一圈尺把高的“堆垒”所占据。
张倧山翻开一本家传秘方的手抄本,指着“屡验”“立验”等字样,介绍其在历史案例和当代临床实践中的统计意义。
他对随同《中国商人》杂志到访的工商界友人说:“‘屡验’是指处方屡次用皆有效,‘立验’是说以该处方对证治疗“立竿见影”。我们在临床中也反复验证了这些中医古方,数千年来,中医正是依靠确切疗效得以延续其生命力。”
张倧山现任北京大卫中医院院长、北京威福达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大卫中医院始创于2002年,因在青光眼、肺癌、食道癌等诸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方面的中医诊治与医药研发成果,先后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临床教学医院、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试点医院、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防癌抗癌试点医院,并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北京市基本医疗定点医院。此外,该院还被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北京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试点建设项目”认定为“张占宗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
目前,北京大卫中医院已形成中医治疗癌症、疑难杂症为主,兼顾各类常见病和多发病,集医疗、科研、保健、预防、体检等服务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新生态。院内基础设施完善,设有门诊楼、病房楼等,并配有200余张开放病床。
建设博物馆式中医院
张倧山办公室的大量中医典籍,只是其私人收藏的冰山一角。在大卫中医院的“藏经楼”二层,还有更多历代中医名家的传世之作,以及宫廷药碾、脉枕、同比例针灸人偶等古中医药加工、教学与临床所用的器械。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古籍数字化研究室专家10年前现场考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卫中医院当时收藏的古籍已达三千八九百种,约有五万余册(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