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兴起 建筑经济管理何去何从
作者 王国奇
发表于 2024年9月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中,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交付方式,逐步开始得到应用。该模式整合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并将其交由同一承包商负责,旨在使权责更加明晰,并提高项目管理的协调性和效率。然而,在EPC总承包模式的实践中,建筑经济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深入探讨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的关键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指导。

EPC总承包模式中开展建筑经济管理的切入点

项目策划与风险管理。EPC总承包模式中,项目策划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步骤。企业需要系统规划项目各阶段的目标、进度等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和管控机制,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策划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应当系统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并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预案,最大限度地防范化解风险。同时,在项目策划阶段,还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审慎评估投资回报率并对融资方案作出优化。企业需要权衡外部融资的利弊,选择恰当的融资渠道和模式,并制定风险可控、资金使用成本合理的融资计划,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设计与采购优化管理。EPC总承包模式下,企业需要统筹规划建筑经济管理,有序推进设计和采购环节的优化。在此过程中,确保二者紧密连接、高效协同,是令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应着力优化设计方案,科学平衡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充分考虑施工要求,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根据设计情况及时开展采购工作,不仅要制定科学的采购策略,更要合理安排采购批次和订货时间,确保采购规模合理,从而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此外,供应商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审机制,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材料设备质量。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