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打造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生态
作者 吴振贵
发表于 2024年9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中高净值人群规模在不断扩大。高净值人群是指资产或者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群体,胡润研究院将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定义为拥有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个人。高净值人群是商业银行服务的关键客户群体,其能推动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高净值人群有更加多样的财富管理需求,商业银行管理者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一群体的财富管理需求,并为其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将有效拓宽客户群体,进而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商业银行管理者应对此群体予以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为何要关注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

有助于扩大客户群体。随着大众的财富管理意识显著增强,部分银行提出“让财富管理普及至大众”的口号。展望未来,财富管理业务将会成为各大银行竞相角逐的关键领域。各大银行正积极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开展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业务,以期能够留存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

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夯实盈利基本盘。如今,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三低一高”的时代,即“低增长、低息差、低中收、高风险”,因此,深耕面向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业务是当下的必然选择。这一业务在夯实商业银行盈利基本盘的基础上,能显著提高其营业收入。

商业银行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服务存在短板

产品同质化明显。当前,各家银行在争夺高净值客户时竞争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总体同质化严重。以财富管理产品为例,市场上主流投资产品主要为股票和债券,而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产品供应方面,商业银行相较于券商和私募基金优势不多。在财富管理领域,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包括但不限于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信托公司等。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在产品上并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产品体系以避免同质化,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渠道单一。目前,商业银行的服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依赖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外加上门服务。在实际生活中,高净值人群往往有着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商业银行如果沿用传统服务模式或单一服务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业务发展。

专业人员能力有待提升。专业的服务团队是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为高净值人群进行金融服务的关键,如果商业银行具备专业的人才队伍,往往能有利于其发展。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人员在权益类产品配置方面的能力不如券商及基金公司,同时,在把握客户需求方面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对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组建专业化的队伍,以此让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