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布局要趁早
作者 袁洁
发表于 2024年9月

在当前背景下,深化产教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被视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探讨当前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并致力于塑造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以此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全面助力高校建设。

提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深远影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极采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着力培育一批具备前沿视野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仅仅依赖理论知识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但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有效强化其实操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升其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栋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任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高校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企业,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还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强化其社会服务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当全球化进程逐步推进时,产教融合能够促使高校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深化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从而吸引全球范围内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其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因此,紧跟时代步伐,着力提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适应经济结构转型、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以及增强学生就业优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产教融合程度稍显不足。尽管高校在与企业和地方的合作上已取得了若干成果,但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合作不深入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与高校和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的意愿有关,也与地方政府的参与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只有通过其宏观层面的有效指导并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能实质性地深化产教融合,并促进协同培养模式的迅速发展。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