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融资担保业优势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作者 饶大杰
发表于 2024年9月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容易受融资问题的影响。融资担保机构作为连接融资双方的关键,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至关重要。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改善融资担保行业的生态环境,正视并克服行业面临的各项挑战,以确保其能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这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融资支撑,激活市场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中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次数多、规模小的特点,但传统融资担保模式效率低下,难以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提升业务办理效率,“见贷即保”的批量融资担保模式应运而生。在该模式中,银担双方会预先设定合作准入条件,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直接进行批量担保,无需逐笔尽调审批。此举极大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促进了融资担保业务的高效运作与规模化发展,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部分金融担保公司投资有限、管理不成熟,以及风险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桥梁,虽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自身却面临风控挑战。当前,多数担保公司主要依赖经理主观判断评估风险,缺乏有效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还需加强内部控制,并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确保在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同时,有效控制并管理自身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性担保机构在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融资后盾。这一体系不仅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还促进了担保行业的稳定与繁荣。

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措施

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