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视域下的虚拟社会战争策略
作者 谭震 卢勇
发表于 2024年9月

2019年,国际智库兰德公司首次界定了“虚拟社会战争”这一概念;2020年,进一步讨论强调了新兴技术对虚拟社会战争的潜在影响;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专题文章对虚拟社会战争展开研究。作为认知域作战的子形式,虚拟社会战争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技术复合深等特点,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新的挑战。

复合型宣传矩阵营造“乐队花车”效应

在智能时代,虚拟社会战争的底层逻辑设计路径便是依托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生成式智慧机器等技术构建复合型宣传矩阵,营造“乐队花车”效应。大众语境中通常称之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指个体在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压力下,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在虚拟社会战争中,构建复合型宣传矩阵需精心策划与多元化传播。整合多渠道策略,包括短视频、社交媒体、知识社区等,构建泛在传播网络;利用大数据与深度分析,实现个性化推送和互动,增强信息传播适应性;实时监测与分析评估宣传效果,优化策略;设置议题引导公众讨论,塑造有利舆论环境;持续创新保持矩阵活力,追踪新技术,创新宣传方法。

复合宣传矩阵的作用机理可以抓住“信息”这个核心去理解:矩阵核心生成信息、数据链路传播信息、媒体视窗展示信息、思维交互应用信息。就具体信息分类而言,又可简要归结为四类:定制信息、虚假信息、导向信息、冗余信息。并不断利用四类信息轰炸受众逻辑。

从操作手段层面上看,基于复合宣传矩阵,宣传者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受众的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定制信息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偏好,提高受众黏性,达成长期伴随目的。凭借深度伪造,自动化账户,内容数据操纵等手段围绕时段热点制造虚假信息,达成受众观点改造,群体认知失调的目的。在真假参半叙事结构中,分析受众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深层次判别情感诉求,制造导向信息,达成进一步巩固负面认知的目的。最终,基于数字媒体的灵活性、便捷性特点,无限拓展信息边界,利用社交机器人大肆灌水发布冗余信息,达成认知混乱、感知麻痹的目的。

公众“认知浴室”营造“过滤气泡”效应

“过滤气泡”是一个由美国互联网观察家Eli Pariser提出的心理学概念,算法基于受众的使用习惯、地区和浏览历史等信息,生成受众画像,并据此为受众呈现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和内容。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