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作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中东地区冲突的关键和热点。其根源错综复杂,涵盖了宗教、文化、民族等多重内在因素,同时亦深受大国干预等外部力量的影响。在这些纷繁的因素中,“生存权利”问题,即广为人知的“两国方案”问题,无疑是双方矛盾的核心所在。
认知传播的目的是传递己方信息,压制敌方信息,进而影响目标对象认知,可以达到改变敌方决策部署,削弱敌方抵抗意志的效果。它们往往早于战争爆发,贯穿整个战争全过程,并直接影响甚至加速战争进程。通过对巴以冲突中认知传播的策略特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传播在现代冲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利用和保护信息资源并在战争中取得优势。这对于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认知传播策略特点
2023年10月7日,随着哈马斯发起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巴以冲突再次引燃。哈马斯与以色列除了在军事层面的直接对抗外,双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认知传播行动也尤为引人注目。在这个以信息为武器的认知传播战场上,真实与虚假的信息交织传播,仇恨与同情等情绪在网络空间中迅速扩散,加沙地带的人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冲突双方分别入手,分析其策略特点。
哈马斯的认知传播策略特点 一是先发制人,行动前的历史牌。在“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后,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下属武装组织“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在声明中说:“‘阿克萨洪水’这一构思是在2021年‘耶路撒冷之剑’行动结束后出现的。”这一声明不仅揭示了哈马斯在行动前的深思熟虑,还凸显了其对历史背景的巧妙运用。
由于自2007年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了严厉的封锁和制裁措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哈马斯通过发布声明,巧妙地引导了公众的目光,将焦点转向了巴以冲突的历史性根源。他们强调,正是在这种持续的迫害和压力下,他们才被迫发起了“阿克萨洪水”行动。这一策略不仅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还激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哈马斯的这一举动充分展示了其在认知传播中的娴熟技巧。他们通过打出“历史牌”,成功地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步步为营,战场上的弱者牌。在巴以冲突全面升级后,新华社报道了以色列能源部长卡茨的声明,他宣布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封锁”,并切断了对该地区的水、燃料和电力供应。此举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加沙地带的一家主要医院(阿赫利阿拉伯医院)在冲突中遭到空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这一惨剧通过媒体平台以视频形式迅速传播,激起了全球民众的强烈愤慨和同情。
此外,多家国际媒体还报道了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北部人口稠密地区使用了被国际法明确禁止的白磷弹。环球网引述巴勒斯坦卫生部长马伊·凯拉的话,他严厉谴责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最大的医院(希法医院)使用白磷弹进行轰炸。这些报道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加沙地带人民遭遇的同情和关注。
在这场冲突中,加沙地带人民无疑成为了战场上的弱者。他们的遭遇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唤起了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为巴勒斯坦方面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也给以色列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三是攻心为上,进攻中的勇敢牌。在网络平台上,流传着众多卡桑旅单兵或小队袭击以色列坦克的战斗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