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的生活智慧
作者 37度2
发表于 2024年9月

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但其实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

最近,《我的阿勒泰》迷你剧登上央视CCTV-1黄金档。辽阔山野,漫天星空,琐碎杂事,稀松日常,勾勒出无数人神往的美丽北疆生活。它的原著作者李娟曾说:“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但其实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

李娟对阿勒泰表达的深深眷恋,总是让人恍惚。让人忘记阿勒泰壮美广阔的背后其实也有来自大自然的压迫感,它同时有并不算宜居的客观环境和躲不开的具体生活困难。可李娟,不管境遇是糟心还是快活,她的文字始终雀跃,永远像草原上奔腾的小马。或许她无意中揭示了一种生活智慧:你永远可以在乏善可陈的日常里,寻找闪烁的微光。

对大困难耍“小聪明”

李娟一家是生活在阿勒泰的汉族人。李娟、妈妈和外婆,靠在村庄里开小卖部和做缝纫活为生。

开小卖部能谋生,但她们的生活十分拮据。思维活络的妈妈决定跟着转场的牧民到牧场去经营店铺,因为牧民更有钱,赚钱更快。三个女人便跟着牧民来到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

牧场之所以更赚钱,是因为比起村庄,牧场的生活起居更不方便、物资更加匮乏,且人烟稀少。其实她们就是去更艰苦的环境中赚血汗钱。

但即便是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困难也超乎了李娟一家的想象:当她们舟车劳顿到达牧场,却下起了雨。等她们刚刚手忙脚乱把货卸在潮湿的沼泽地里,司机就驾车匆匆离去,三人只能在暮色中的荒野沼泽里,以天为盖地为庐。三人好不容易翻出一块棚布来遮挡暴露在雨中的商品和被褥,可当妈妈准备做饭时却找不到火柴,她们又只好掀开刚搭好的棚布,到堆积的物资里找火柴。可找到火柴了,她们又找不到干燥的地方生火做饭,而且天气也冷极了,下完雨又下冰雹,最后干脆下起了雪。

她们来到牧场的第一天在狼狈和极限拉扯中结束。

过了几天,李娟和妈妈终于勉强搭建起仅供栖身的小棚,但牧场随即又为她们送上一份“厚礼”:连续两个月天天下雨,雨停了又开始刮狂风。三个人只能在屋顶不是漏水,就是直接被风掀走的帐篷里生活。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年因为正好要举行七年一度的大型弹唱会,来牧场的生意人和牧民很少,生意很不好,钱也没赚多少。

总之,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困难,她们都经历了。但日子总是要过,最不值一提却最难以解决:帐篷永远四处漏雨。因为没有足够的容器来接雨,只能另想办法。

最后,她们用绳子把一只只零碎的塑料袋挂在顶棚上,哪里漏水就在哪里挂一个。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