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农民把庄稼种好了,诗意便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
不太会干活、偷偷写日记的媳妇
“当一个农民把庄稼种好了,诗意便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这是50岁的农民诗人“田鼠大婶”裴爱民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话。
只有初中学历的她,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在地头灶间写下的文字能出版,更没想到那些她以为“没人愿意听的傻话”,却治愈了很多人的焦虑。
1974年出生的裴爱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这里地处腾格里沙漠和马丹吉林沙漠交界处,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从年轻时候起,裴爱民和丈夫、公婆在这里种着30亩土地,养鸡养羊,生儿育女。
小学时,裴爱民特别喜欢语文课,数学却学得不太好。那时,很少有课外读物,裴爱民就一遍遍地读语文课本。小灰兔和小白兔帮老山羊挖白菜、山羊妈妈带着小山羊去菜园收菜、猴子捞月亮等这些优美有趣的童话,在她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文学的种子也悄悄在心里萌芽。
读初一时,裴爱民偷偷把自己的作文《酸胖》投稿给《少年文史报》,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这在当时算是一件新鲜事,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鼓励,激发了裴爱民的写作热情,她开始学习写小说和诗歌。初三时,《中学时代》杂志发表了她的小说《玉芬》,一时间,她成了学校的“名人”。
然而,裴爱民的写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参加中考时,因为数学的短板拉低了分数,她没有考上高中,只得选择回家帮父母种地。与其他女孩不同的是,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她从不买衣服,而是用来买书。
1994年,20岁的裴爱民结婚成家,嫁给了吕家庄的陈兴民。结婚以后,她爱读书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每次去县城,她都要去新华书店买回来几本书。《简·爱》《在人间》《呼啸山庄》《安徒生童话》等,都是她在那时买的。
裴爱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简·爱》是13元一本,对于在沙漠里种庄稼的人来说,这个书价不便宜。让裴爱民感动的是,丈夫对她在买书方面的“大方”,从来没有责怪过,还尽量多承担家里的农活,让她有时间看书。
与喜爱读书不同,裴爱民的农活却干得不好,村里的媳妇很快学会了各种庄稼地里的农活,裴爱民却不会,她做的事、说的话,都显得有点“不着调”。没办法,婆婆心急数落她,带着她去干活。婆婆叫她浇水她就去浇水,叫她薅草她就去薅草,她并不觉得委屈,只是更加卖力地干活。
干农活时,裴爱民不关心化肥贵不贵、麦子长势好不好,而是经常在地里边看书边给庄稼浇水,竟然把水都浇到别人家地里去了。有一次,婆婆交代她做饭,婆婆一走,她又捧着书看了起来,因为看书入了迷,锅被烧干了她也不知道。
看的书多了,眼界宽了,裴爱民心里也有了想法,她要把村里的美好生活记录下来。为了不让村民误会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裴爱民只能偷偷地看书写字。在家看书时,听到邻居敲门,她赶紧把书藏起来假装在做鞋垫;有时正在写日记,看见有人来了,她立即把笔和纸藏起来,装着正在做家务……
尽管如此,裴爱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她把孩子们不用的练习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带在身上,再带上半截铅笔,干活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