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而中美科技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竞争。经过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的持续推进,美国以其对华科技人才制裁政策体系为模版,依据“中美关键与新兴技术”(CET)领域脱钩的现实需求,以及与该联盟成员的亲疏关系、加入该联盟盟伴的经济和技术能力、教育水平、意识形态等指标来构建制裁联盟,以此巩固拓展对华科技人才制裁的政策绩效。目前来看,美国的这个联盟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开始产生影响,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联盟成型
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联盟,具有排除竞争对手的工具属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联盟已初步成型,主要通过价值观改造、直接阻断国际科技人才合作以及遏制科技人才载体等三大策略推进构建。
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联盟已初步成型,主要通过价值观改造、直接阻断国际科技人才合作以及遏制科技人才载体等三大策略推进构建。
推动科研诚信价值观的安全化改造,是美国在科技政策领域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招数。美国这一招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在国内完成科研诚信价值的安全化改造。特朗普政府实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以来,美国突出强调中国“偷窃”美国科技对美国科研诚信的影响,进而将“科研安全”概念纳入科研诚信价值观体系,并通过污名化对方来制造舆论。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通过“中国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安全化改造后,拜登政府时期开始向盟伴推广。
二是美国通过国务院、国家情报局、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等部门,积极推广“科研安全”价值观,并得到了核心盟友的迅速响应。例如2018年,澳大利亚即发布了《澳大利亚开展负责任的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文件,提出了诚实、透明、责任、开放等29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需要遵守的原则,在科研诚信价值观上实现了与美国的协同。英国自2019年起发起了“支持科研诚信倡议”行动,以此作为保证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遵循科研行为准则的政策框架。
三是美国还利用多边机制推进安全化改造的科研价值观。2018年11月,欧盟正式出台《欧盟对外行动中对学术自由的维护》文件,以保护“学术自由”的名义呼应美国“科研安全与诚信”主张。拜登政府上台后,欧盟更是加速向美国的科研安全价值观靠拢。2022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应对研究与创新领域外国干预指导文件》,将阻止所谓“威权主义体制对欧洲学术机构学术自由的干预”纳入欧盟的科研价值观。
美国的第二个策略是“阻断”。具体来说,是直接阻断获得外国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外国高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STEM)的中国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以及外国高科技企业的中国籍科技人才,包括在中国境内高科技企业的外国科技人才等三类人群的对华科技人才合作。
美国的阻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阻断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对华科技人才合作。一方面,美国强化利益冲突和信息披露政策对“外国干预”的关注;另一方面,开展针对中国的排他性国际科研合作。比如,利用美欧为核心的既有多边合作机制,依据技术领域构建小多边科研合作机制。
二是阻断盟伴STEM领域的对华教育合作。国际教育合作是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一方面通过制裁联盟限制中国籍留学生在其高校STEM学科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盟友间的STEM领域教育合作。比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不仅内部开展教育合作,还把STEM教育奖学金资助范围扩大到东盟国家。
三是阻断高科技企业的对华科技人才合作。一方面,美国国务院“国际安全与不扩散局”利用《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下设的国际科技安全与创新基金,推进盟伴出口管制政策协调及执法能力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