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佛光寺东大殿的侧廊往下,迎面望见一座北魏形制的祖师塔时,我忽然明白,山西为何屡受青睐。彼时还未问世就爆火的《黑神话·悟空》,正是取材于我脚下这片土地。
这是一片可以真实地触碰历史的土地。山脉纵横、交通封闭,一度阻隔了当地的发展,但也为这里的文物隔离了动乱,使得国内发现的元代以前的中国早期古建筑,70%存于山西。
在村居巷陌中行走,古建筑随处可见,游人会恍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现实的游戏世界。地处中原与边关之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拉锯与对抗,催生了更强烈的宗教信仰和生存感受。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代工匠,将自己的信仰、希望与敬畏,凝固成神态各异的神佛星宿、营造技艺,并随着建筑被保存至今。
而预热4年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将更多等待的目光引导至此。被宣传片中的精细场景吸引的观众,屡屡在评论区向山西文旅喊话:机遇到了,快抓住。

尽管传播热度不如淄博、哈尔滨等网红城市,山西早已将文旅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自2023年,东方甄选团队在山西开展文旅直播以来,文化对旅游的感召力频频让当地人惊叹。直至如今,董宇辉讲解山西文旅的直播切片,还挂在山西各市的政务号置顶处。
曾用丰富的地下资源支援各地建设的山西,如今面临一大难题:在传统产业面临瓶颈的当下,如何盘活地上的文旅资源,帮助城市渡过转型难关?
在山西北部,一座在敦煌壁画上留有踪迹的古老城市,忻州,提供了一个转型样本。
雁门关内,五台钟声
在《黑神话·悟空》的宣传片段中,来自佛、道、儒三教的塑像、景观,豪迈地充斥于各个角落。顺着林间水流弯转,零落的佛首、休憩的精怪、预示未来的卦象,杂糅于同一画面,暗示着宁静之下的波澜涌动。
人们常知国内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却不知忻州;知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也不知忻州。边塞号角与三教香火,同时萦绕着这片土地。
或许没有一个地方,比被称为“晋北锁钥”的忻州更适合考古这一场景。
比起辖区内的具体景点,忻州似乎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当地人常善解人意地告知外人,“忻”音“欣”,再自嘲一番:人们常知国内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却不知忻州;知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也不知忻州。边塞号角与三教香火,同时萦绕着这片土地。

地处三关脚下,夹于中原与蒙古之间,自古以来,忻州是文明冲撞与融合的痛苦见证。
忻州西北部的黄河,与南部的重重山脉一同,曾构成中原北部对游牧民族最重要的一道屏障。自战国时起,赵国统治者已深知其要,在此处筑起长城关隘,以阻游牧民族南下。随后历代修建起的偏关、宁武关与雁门关,均在如今忻州境内,史称外三关。
这是一道诱人的天险。一旦内长城的最后一关——雁门关被突破,好战善骑的游牧民族便可骑马轻跃忻定平原,直入太原。古称晋阳的太原又有“龙城”别称,历史上,李渊、李世民父子正是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
敏感的地理位置,让北地民族屡屡在雁门关徘徊,无论天下分合,战争甚少缺席于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直面“死生亦大矣”的宗教,在战乱的汉末逐渐生根。后因皇室推崇与民间信仰的双重影响,当地民众用以避乱的五台山内外,逐渐形成佛道并存、汉藏佛教共处的奇景。
这一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关野贞关于“中国无唐构”的断言,也给中国古建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千年以前的观察对象。
立在村居巷陌的寺庙,由此成为边关上千年政权更迭最忠实的记录者。
在《黑神话·悟空》宣传片中,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经幢。从经幢底部的仰莲花座看,形制与五台山外佛光寺东大殿门前的经幢一致。古建爱好者知道,这一藏在忻州偏远村落的佛光寺东大殿,正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座唐木构建筑。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及营造学社二人,在山西苦寻许久后,终于在五台县三十里开外的豆村,找到了这座记载于敦煌壁画上的大佛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