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级写字楼上班,没有空调自由
作者 朱秋雨
发表于 2024年8月
AI创意图(制作/本刊记者 郭嘉亮)

“好热。”8月的第一周,“95后”的上海白领林艺茹已经和同事发了5条感慨。

眼下的工作环境,是她大学期间梦寐以求的,摩天大厦,城市CBD,一线江景。每天,从地铁出来,经过10分钟左右热浪滚滚的露天地带,钻进位于大厦24层的公司——这个高度,让她拥有俯瞰城市的视野。

唯一的缺点便是,采用中央空调的摩天大楼,有固定的空调时段。到了办公室可以看到日落的时分,18时,空调会自动关闭。但仿佛办公室里固有的规则一样,林艺茹发现,她一周总有2到3天会在22时后下班。

流汗变成了常态。

林艺茹和同事们人手配备了台式风扇,在夜晚的不透风写字楼呼啦地吹,与键盘鼠标一起发出背景音。

但每当工作压力大时,她经常感到口干舌燥,身体黏糊糊的,无论怎么喝水也无法缓解。接着是反胃、头晕。身体反应让她想要立刻结束工作,但她越着急,头上和身上的汗珠就越多。

人需要通过流汗、通过皮肤对汗液进行蒸发实现降温。但让人难受的不仅是超高温的环境,还有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大,皮肤汗液的蒸发就会不及时。身体如果黏糊糊的,全身参与排汗的器官就会增多,人就会感到疲劳。

出汗越多,人越容易脱水,身体的疲劳感又加重了。

气候机构7月的监测发现,全球在7月21日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越来越多气候学家警示,未来地球的极端高温现象将越来越多。

很多白领就在这个高温的夏天,与没有空调自由所带来的疲劳感作战。忍耐、自洽、共处,依然是高温天气和疲累职场下,人们继续支撑生活的为数不多的解法。

夏天的烦

“烦。热起来烦,加班烦。”张晓入职南方某一线城市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才半个月,说烦的次数对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原因是,在南方夏天必备的空调,遥控器的掌握权却在部门领导手中。每天早晨9时,部门的20多名员工要打卡准时上班。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等待部门领导的光临——只有她到位,空调的凉意才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当然,这也意味着,一旦领导下班,空调也没了,因为楼层里安装的是中央空调。

上班3小时后的午休,是另一种煎熬。每到这时,办公室的空调又会被领导关闭。嘈杂的办公室没有冷气,风扇也驱散不了大气中的热量。更让她感到崩溃的是去上洗手间。在不通风、不制冷的狭小空间里,张晓每次都被热得大汗淋漓,汗珠止不住地往外冒,最后是头上连同发丝都湿了。

这些小的瞬间,让她感到不自在和难受。但一想到自己为了这份新的工作,重新整租了一年的房子,她只能“想着好歹再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金融外企员工林艺茹,也经历过这种被闷热侵袭的烦躁感。一切的开始是在2021年前后,那时,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加速起来。

里面的人共同感受到,公司开始变得“越来越卷”。她曾听资历老的员工说过,公司以前是“纯粹的外企”,享15天带薪年假,“钱少事也少”。许多人工作轻松,也不太有中年危机。尤其是女性员工,怀孕和生育在公司所享受的保障都很充分。

但现在,无薪加班成为了常态。她周末经常需要接电话,与很多人沟通处理工作。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