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刺破了宁德时代的宁静
作者 何子维
发表于 2024年8月
2023年11月29日,宁德时代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宁德时代的模样,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变。

一年多以前,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炮轰近年来宁德时代四面开战,在打压竞争对手的同时,胁迫车企挤压上下游利润,“天下苦宁王久矣”。

就这样,曾毓群被推到聚光灯下。人们疑惑,作为车企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竟丝毫没有“乙方相”,相反,它手握巨量订单,强势地让甲方车企们在面对交付时,不得不看其脸色行事。

一年多之后,在今年8月的巴黎奥运会上,“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的广告语响彻塞纳河的两岸。人们惊觉,本应站在车企身后的大明星,越过车企,转攻为守,拉起了消费者的小手,开始展示出平易近人的一面。

大明星只现身世界级的舞台,还不足以立住“接地气”的人设。奥运结束后,8月10日,宁德时代的全球第一家线下品牌体验中心,马不停蹄地在成都开张了。中心里展示着超150辆车,品牌众多,皆是“宁王的朋友圈”,光顾其中的消费者告诉南风窗,“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的新能源车展”。

但这个看似车展的中心并不卖车,并且相比车的介绍,被摆在最突出位置的信息是有关电池的类型、续航里程、容量等等。除此之外,中心里还时不时有专家科普新能源,甚至售卖咖啡供人休闲。

不造车、不卖车、不交车,但豪掷巨资建设如此规模的体验中心,是今年以来宁德时代的新构想:化身为新能源生活的“布道者”,从B端企业向C端突围。

细究起来,新的构想早已在运筹帷幄之中。比如,今年初,就像英特尔把小蓝标“Intel Inside”贴上电脑,宁德时代把“CATL Inside”标志贴上了车。

往日鲜少营销的宁王,这个动作的目的昭然若揭——只要消费者认定宁德时代的电池,就会影响购车决策,进而帮助自己夺回定价权,保护利润率。

变化之强烈、之迅速,皆暗示着必有什么响动在刺破宁德时代的宁静。

增利不增收

作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7月27日披露的半年报备受瞩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归母净利润达到228.7亿元,同比增长10.37%;然而,其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同比却下降了11.88%。

去年四季度,宁德时代就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如今的半年报展露出了宁德时代连续第三个季度的营收发生下滑的疲态。

两位数的下滑,让资本市场情绪如惊弓之鸟,宁德时代的股价随之下跌,从创业板市值突破万亿的第一家企业,跌到了今年8月的7000多亿元。

有人说,从钱袋子的外形来看,宁德时代还是鼓鼓囊囊的,利润仍在增加,无须担心。但剖析这个上涨的利润,就会发现其源自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即碳酸锂)价格的大跌。

2022年末,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近60万元/吨。但进入2024年后,锂价一路跌到了10万元/吨,到了今年8月,甚至跌破了8万元/吨的关口。

锂价猛跌,宁德时代自然受益。更何况,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的采购价还低于行业均价约10%。

但是,如果单靠成本降低来创利,等同“看天吃饭”。作为企业家,曾毓群十分清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把命运交给上天,尤其是在业绩失速的时候。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