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价值,是房地产的十倍
作者 杨闰然
发表于 2024年8月
2024年6月2日,广东深圳,美团无人机在配送货物

“世界无人机看中国,中国无人机看深圳。”在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的展厅里,全球无人机宣言上留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签名,从这里建立起了全球无人机市场新秩序。

深圳无人机产业年产值在去年达到了960亿元,相关产业链企业达到了1730家。目前,深圳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1个,外卖、黄金、珠宝、药品等都在深圳实现了空中配送。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可以预见,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成长为新增长引擎。为此,南风窗记者专访了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他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梦想家与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

低空经济的“风”来了,这阵“风”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杨金才专门指出,中国在无人机上的技术和产业弥补了通航上的不足。

他用“1块钱的生产力拉动5块钱的经济效益”描述低空经济。在未来,低空经济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和质量,有可能是房地产的十倍。

爆发的无人机

南风窗:“低空经济”已然成为2024年度热词。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通航领域来说,可不可以理解为一个重大突破?

杨金才:在“低空经济”一词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前,我们最常提及的关联词是“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从定义来看,低空经济实质上是由85%的无人机与15%的通航在真高1000米以下,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3000米空域中产生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

在国外,低空经济的概念其实指的就是,通用航空,主要聚焦在民用直升机这一块。

20年前,我们中国的直升机数量很少。截至2023年底,中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为3303架,而美国有28万架,甚至在巴西圣保罗的一个城市直升机数量就能达到1000多架,跟中国的实际差别非常大。中国在册管理的通航机场总量才449个,但美国有2万多个,美国在通航经济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不论是通航,还是无人机,都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在无人机上的技术和产业,弥补了通航上的不足。

无人机经过了20年,从萌芽状态到爆发式增长,数量已经相当庞大,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我国民用无人机销量占据了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在前7位的民用无人机,有6家是中国的,工业级无人机则占据了55%的全球市场。我们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制造甚至运营服务,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南风窗:为什么中国的通航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对此,无人机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金才:在发展通用航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

最近20年来,中国建设了很多通航机场,但是通航机场,包括这些直升机的运营服务公司盈利都很困难。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