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
作者 张慧
发表于 2024年9月

我国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法典、知识产权法等法律规范为依托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对公私产权保护已作出系统性安排

继续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加强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等新型权益保护

持续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实现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的常态化、长效化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明确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就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作出系统部署,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入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强化对产权的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

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产权保护内涵丰富,法治保障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法典、知识产权法等法律规范为依托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对公私产权保护已作出系统性安排。

——强化对产权的平等保护。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基本经济制度,宪法对保护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各类财产作出统领性规定。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