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养老成潮流
作者 王豪
发表于 2024年9月

进入夏季,随气温上升的还有“升学”话题的热度。各学段学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举办招生咨询会、校园开放日、发布录取通知,助力莘莘学子。

与此同时,多地老年大学举办毕业典礼、启动新学期招生工作,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参观等方式,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精神风貌以及课堂教育教学成果。

和青年学子一样,现阶段,“银发”人群拥有了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据测算,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伴随其进程的加速,政府及社会全体持续不断为老年人的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助力。作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关键措施,老年教育获得了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也是国办2024年对外发布的1号文件,其中提到,丰富老年文体服务。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今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决定》还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联同组织、民政系统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有关协会、基金会、社会企业等单位主动作为,让老年群体愈发高涨的学习诉求,得到更多回应。

以“学”养老,成为一种潮流。

需求旺盛,课堂火爆

“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基本尘埃落定”,国家老年大学福建分部、福建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工作人员陈诚告诉记者,近期,该校启动新学期报名工作。15个专业近40个班级的课程很快被“抢购一空”。最火爆的八段锦、声乐等课程,不到一分钟,名额就被抢完。

6月中旬,国家老年大学上海分部、上海老年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2024年秋季招生启动活动,现场十分热闹,不仅有各社团和系部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还有学员的书法、绘画、花艺、点心制作等技能展示。从全市各地赶来的老年朋友观摩现场教学,试听感兴趣的课程。

→ 2022年6月1日,湖北襄阳,老年大学瑜伽班的学员在公园里进行彩排。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在中西部城市,老年大学的入学名额同样“紧俏”。66岁的丁建是国家老年大学甘肃分部、甘肃老年开放大学诵读班学员。说起自己初次报名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当时需要去现场报名,前一晚,我爱人叮嘱我凌晨4点起床占位。”丁建说。他没太当回事,早上7点赶到学校,只见大厅内人头攒动,“真有人4点多到现场,自发写号码、组织排队”。

好在丁建报名的诵读班,设置了抽考测试,他捡漏到一个机会,并凭借此前的朗诵基础获得了入学资格。之后续班,他再也不敢“轻敌大意”。

线下一票难求,上网课则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女儿的推荐下,52岁的张瑛(化名)关注了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里有直播课、专题课等,我一有空就选自己感兴趣的学。”张瑛说。

在小城镇、广袤乡村,“银发”群体对于学习有着同样渴求。记者观察到,福建在不少乡村开办了“乐龄学堂”,由国家老年大学福建分部、福建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的老师、志愿者“送课上门”。

以古田县玉库村为例,起初,一些村民顾虑“这是不是骗人的”或者“自己不好意思”,被村干部推到学堂去,抑或是靠今天发一个香皂、下次发个牙膏,吸引大家来上课。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