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孩子》:把慷慨悲歌岁月讲给孩子听
刘东的新作《回家的孩子》是一部很少见的儿童小说,从作品在作者心中萌芽到真正写出来历经25年,作者说“25年来,我从没有想过放弃”,可见这部作品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它自身的分量。这是一个有痛感的故事,记忆中的伤口看似已经愈合,其实一旦触及,它依然会流血,会让人不寒而栗,还有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屈辱和愤懑就会一股脑地涌上来。读这样的作品不好受,真是痛彻心扉,悲愤交加! 再现那段屈辱历史的意义不言而喻,怎么把这重大意义融合进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中,让孩子们能看懂记住,并能刻在他们的心中,这是颇费心思的。
总之,这是一个有难度的写作,也是一个有根基的写作,一个把自己的身心情感全部投进去的写作,是作者思想、情怀的释放,也是对作者功力的一场考验。应该说,刘东成功了,最终奉献出了一部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的精品之作。
关于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当年的日本侵略者杀人如麻,其残暴凶狠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真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之痛,本就应该让下一代牢记在心,不忘国耻。与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刘东这部《回家的孩子》独辟蹊径,这里没有战火硝烟,却比血腥屠杀更可怕,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实施精神奴役、文化扼杀、奴化教育,是想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泯灭中华民族。作品以极其精巧的结构,集中笔力,以被日本侵略者霸占时期的大连为背景,截取了1945年4月到8月日寇投降前这一段时间,通过发生在药铺掌柜田映川家一波三折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一段亡国奴的血泪史,这也是一段不忘国耻、不甘屈辱以匹夫之力反抗强虏的慷慨悲歌岁月。
田家本是人丁兴旺、家道殷实的小康之家,祖上开私塾。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