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命归何处?
作者 李海东
发表于 2024年9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于7月9日至11日在华盛顿召开纪念其成立75周年的峰会,就该组织性质、面临挑战及未来行动方向等诸多关键议题作出定位、判断和规划。

峰会期间,北约各国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援助,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且渲染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多国人士批评此次北约峰会鼓吹对抗、破坏和平,美国及其盟友将俄乌冲突当作一桩生意,把峰会“变成了一场军火拍卖会”。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北约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刚刚结束、大国关系和全球地缘政治更趋紧张背景下,该如何看待此次北约峰会在其历史演变中的影响?如何认识和判断北约在国际秩序与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75岁高龄的北约,未来将去往何处?

三个“不变”

庆祝成立75周年的峰会,没有带来一个让世界感到安全和自身更富活力的北约,相反,峰会及其发布的宣言表明,北约依然保持了服务于冷战需要和制造新冷战的既有“核心功能”,仍旧是那个制造安全分裂和集团对抗的组织。

其一,北约作为美欧军事联盟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美英等国1948年酝酿筹建北约时,是以构建美欧军事联盟为目标而推进的。存在清晰界定的敌人,是北约存在、发展与自我巩固的前提和根本动力。尽管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内部严重分裂的冲击,但以军事为主全面遏制苏联,始终是整个冷战时期北约在欧洲存在和强化功能的最关键缘由。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经历了两大阶段——因目标敌人的模糊不定而自身存在备受质疑的徘徊期、以明确的大国为敌人的再次膨胀发展期。

实际上,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处于“使命困境”时,北约也通过制造和煽动危机来凸显它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北约卷入波黑冲突并对科索沃进行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长达78天的空袭,强力彰显其存在和能力。

→ 2023年4月22日,瑞典全国近20个城市举行活动,抗议在瑞典举行大规模国际军事演习、反对瑞典加入北约。人们手持标语牌和横幅,上面写着“对北约说不”“停止‘极光23’”等抗议字样。

进入21世纪,北约功能再次回归大国地缘政治角逐的老路,其在欧洲持续挤压俄罗斯的政策,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并延宕至今。北约固有军事联盟功能的持续强化,意味着北约不会带来持久和平,而只会导致激烈冲突和对抗。

其二,北约作为美国控制欧洲盟国和塑造体现美国主导地位的功能没有变。北约建立之初,就体现出欧洲盟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以及为美国所操控的特征。欧洲相当数量的北约盟国,选择服务于美国谋霸权的战略诉求,而非谋自身战略自主的政策,这鲜明揭示出北约内部美欧关系固有的不平等性。

此次峰会上北约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立场表明,北约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求政治解决的方案,相反会继续激化冲突,最大化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这当中,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逐渐将成为援助乌克兰的主要方。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