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靠近未来的人

1952年,凯文·凯利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普通家庭。他的父母并不富有,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在情感上支持儿女进行“非常规尝试”。高中时凯利是闲不住的“嬉皮士”:视《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为偶像,受其“到林中去”的理念影响,喜欢收集野生物件和盖房子。1971年,在罗得岛大学念书一年后凯利就办理了休学手续,以独立摄影师的身份游历了中国的香港、台湾,日本的鹿儿岛、大阪以及几座韩国城市。不久再次从美国出发,去往印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等地。大约7年时间里,他不仅见识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亦对新技术带给当地的改变感同身受:不同地域价值观不同,但人们对食物、衣物、住所等的物质需求皆有交叉。游历期间,他在耶路撒冷经历了一次奇妙体验——他觉得自己将在6个月后的万圣节消逝,遂以更紧迫的态度拥抱世界,广惠众人。直到今天,凯利仍对这些经历念念不忘,同时有底气“现身说法”,提倡年轻人抛开全部附属物,以“穷游”的方式认识世界。
凯利希望大家阅读时与生活相映照,比如观察一个人在网速极慢时的表现判断其真实性格,又如过马路时不要看手机,因为“稍停片刻没关系”。凯利说他的建议就像帽子,“假如一顶不合适,试试另一顶。”
“跨领域”思考未来
凯利曾决心做一名科学家,可在研究所工作两年后,他自认“没有天赋”,果断放弃。上世纪80年代初,他邀请世界各地的网络达人探讨计算机科技的影响力,堪称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黑客大会”。凯利也是《全球概览》杂志的出版人。198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举行首届人工生命研讨会,凯利应邀参会。由于囊中羞涩,他白天待在会场,晚上住进附近的露营地。议程结束后,他计划写一本融合各种技术的“特别书籍”——《失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