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代,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见证过无数个文明的辉煌与落幕。因此,这里残存着相当可观的旧时痕迹。
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史博物馆令人瞩目的馆藏中包括2万多件由不同语言写就的泥石板,其中一件是封信(见图),写信人是奈菲尔塔莉,收信人是普度赫帕。前者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王后,代表埃及;后者是国王哈图西里三世的王后,代表赫梯。
《银板和约》
公元前1274年5月,剑拔弩张已久的埃及与赫梯没能逃过战争的阴云。为了彻底控制作为战略要地的今叙利亚北部地区,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时任赫梯国王的穆瓦塔里二世御驾亲征,在奥龙特斯河山谷的卡迭石兵戎相见,史称卡迭石战役。双方都希望用一场战役一次性解决问题,可惜事与愿违,即使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卡迭石战役像是那把彻底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最终这场争霸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20年,打到穆瓦塔里二世去世都难分胜负。
公元前1259年,拉美西斯二世与新一任赫梯国王哈图西里三世签署迄今为止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和平协议——《银板和约》。首先,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导致两国国力损耗严重,急需休养生息。其次,从“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这条协议内容来看,埃及与赫梯实质上是结成了军事同盟,因为两国共同的敌人——虎视眈眈的亚述帝国准备着趁虚而入。协议签署后,两位国王各自拥有一块上刻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协议内容的银板作为停战纪念,可惜这两块银板都已佚失,所幸其中一个版本的协议条款被刻在埃及中南部城市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的墙壁上,另一版本则是刻在土耳其博阿兹卡莱出土的泥石板上,现陈列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见图3),所以后世才有机会一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据记载,《银板和约》上不仅有哈图西里三世的国王印玺,还有普度赫帕的王后印玺(见图2),这一点相当不同寻常。
赫梯女性
在古代西亚世界,相较其他诸国而言,赫梯的女性享有更为广阔与公平的权利和自由。她们没有被束缚在家庭生活之中,只要有工作的意愿,她们甚至可以从事一些一般仅限于男性的职业,比如说参军。
缔结婚约之时妻子带来的嫁妆属于婚前财产,丈夫只是临时保管人,如果离婚,必须交还,由妻子自由支配。在赫梯,离婚并不罕见,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财产平均分割,妻子有权拿走属于她的一半。如果是多子家庭,离婚时,丈夫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其他孩子的监护权属于妻子。父亲去世后,如果儿子没有妥善照顾母亲,母亲可以合法剥夺儿子的财产继承权。
因此,赫梯历史上诞生过数位站在权力中心搅动风云的王后就毫无意外了,而普度赫帕无疑是她们中权势最盛的那一位。
《银板和约》签署后不久,为了进一步巩固邦交加强同盟,赫梯与埃及协商一致决定联姻,普度赫帕和哈图西里三世的长女玛特妮斐鲁丽公主嫁给拉美西斯二世为妻,成为埃及后宫中的一位王后。

